遼海版五年級品德與社會北京教案
《北京》教學設計與評析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遼海版品德與社會教材 五年級 學科:品德與社會
教學目標:
(一) 知識與能力:
1、 知道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是我國政治,文化,交通,經濟的中心城市,在我國有著重要的位置。
2、 了解北京的新變化,通過奧運給北京帶來的翻天覆地變化,認識新北京。
(二)情感與態度:
培養學生講文明,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從小樹立熱愛祖國,保衛祖國的豪情壯志。
(三)過程與方法:
1、運用貼近生活的提問,讓學生圖文并茂的介紹自己游覽北京的親身經歷,對相關的問題教師借助學生搜集的以及已有的資料,解決學生的問題。采用相關的錄像,圖片資料,直觀新穎的讓學生認識北京,通過新舊對比了解北京的巨大變化。
2、運用說一說、看一看、演一演、議一議去了解北京在我國的重要位置以及新北京、新奧運給我國帶來的巨大變化,使學生感受祖國的強大,樹立熱愛祖國的豪情壯志。
[點評:充分體現了新課程理念,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尤其在匯報展示的環節中,教師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生能夠自主學習,學會學習,學生在獲取信息后,能夠做到歸納、整理、條理清晰。在匯報的過程中,能夠以自己喜歡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不但培養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使學生的分析力、想象力、創造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在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同時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要把學生提出的問題作為教學目標,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從而開拓學生視野,發散學生的思維,在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同時培養其創新精神,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到發展。]
教學重點:1、了解并能在地圖上指出北京的地理位置,會利用北京導游圖模擬游覽。
2、能口頭表達有關北京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方面的變化,了解奧運給北京帶來的巨大變化。
教學難點:知道北京是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的中心城市。
教學過程:
一、以舊引新、導入新課
導言:
1、(出示中國地圖)上節課我們跟隨老師一同了解了北京的歷史,你還記得歷史上有哪三個朝代在北京建都嗎?
2、可見歷史上北京在我國有著重要的地位。建國后,中華人民共和國也把首都設立在北京,新中國的北京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節課我們繼續來瀏覽北京,去看看今天的北京都發生了哪些變化,好嗎?
3、導出課題----北京
4、都有哪些同學去過北京?你在那里留影了嗎?你都在哪留影了?為什么選擇在這里照相?
[點評:對上節課的內容進行提問,引出本課的新知,體現了知道的連貫性。運用貼近生活的提問,把學生很快的帶入到本節課的內容中來,學生通過對自己經歷的描述,圖文并茂的介紹了北京,并解答了在不同景點留影的原因,突破本課難點。]
二、直觀圖片,新舊對比
(出示人民大會堂,天安門的照片)今天這里已經成為世界認識中國的標志。1949年的10月1日毛澤東主席就是站在天安門的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人民大會堂是我們國家召開重要會議的地方。剛剛結束不久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就是在這里召開的,我國新一代領導人也是在這里投票產生的。可見今天的北京在我國有著重要的政治地位。它也成為了我國政治的中心城市。(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