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案(精選2篇)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案 篇1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古代杰出的歷史人物。
2、激發學生珍視祖國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名人卡片;
2、收集自己喜歡的歷史名人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名人名字我知道
1、你喜歡的名人有哪些?
2、大家說的都是現代的名人,其實,在我國的古代也有很多優秀的人物。比如說:老師就特別崇拜唐代的李白,誰來說說你心目中的歷史名人?
3、板書:
唐代——李白、杜甫、武則天等
文學——杜甫、楊萬里、王安石等。
李姓——李廣、李白、李時珍等
軍事——孫武、諸葛亮等
巾幗——李清照
醫學——李時珍、華佗
二、名人故事我來講
1、學生交流收集到的歷史名人故事。
2、幾人或獨自表演名人的故事。
3、歷史出示名人的故事圖片。
4、你們評一評他們好嗎?我們學習他們什么?
三、名人檔案我來做
1、學生自做名人檔案。
2、大家交流,互相欣賞。
3、展示優秀作品。
四、升華
教師小結:我們的先輩和這些名人們為祖國的建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才成為了名人。我們新一代少年,要向他們學習,為祖國明天的更美好而努力學習,積極鍛煉,學好扎實的知識,長大后,也成為祖國需要的新一代名人。
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教案 篇2
第一單元 第一課 我的祖國
教學目標:
1.通過各種活動和途徑了解我國的海陸疆域,充分感受我國幅員遼闊,為祖國感到自豪。
2.了解我國人口有多少,了解人口多有哪些好處和不利。
3.培養學生獲取信息,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等方面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通過提問,使同學們思考自己對祖國母親了解有多少。
二、進行新課
感受祖國疆域的遼闊
教師:看祖國的地圖,它像什么?這節課,我們來感受一下,祖國到底有多大。
通過尋找自己的家鄉位置理解住過的疆域有多大。
活動一:“徒步旅行”,感受祖國邊界線的漫長。
1.做“徒步旅行”的游戲,出發前,先來看看要走的“路線”。
2.開始旅行吧!從哪里出發?
3.在“徒步旅行”的過程中,初步感知祖國的行政區劃,并結合地圖,了解祖國的四至點。
4.通過觀察地圖,了解祖國的各個鄰國,感受我國疆域的遼闊。
活動二:模擬旅游,充分感受祖國幅員遼闊。
1.說說自己小組準備去哪旅游。
2.小組交流旅游前了解的情況。
3.匯報交流:
(1)路程。(嘗試根據比例尺計算實際距離,通過路途遙遠感受祖國的遼闊。)
(2)溫差。(通過南北溫差感受祖國的遼闊。)
(3)時差。(通過東西時差感受祖國的遼闊。)
我國的人口有多少
1.通過數字調查了解我國人口增長的速度和狀況。
2.結合人口密度圖,進一步了解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
三、總結升華
教師:本課我們主要了解“祖國的疆域有多大”和“我國的人口有多少”,通過這節課,我們對祖國母親多了一份了解,同學們通過學習,有什么感觸和觀點,大家一起來分享!
第二課 江山如此多嬌
教學目標:
1.欣賞祖國大好河山的自然風光、名勝古跡。
2.通過欣賞,培養熱愛祖國的情感,培養民族自豪感。
3.使學生自覺產生保護我國自然和文化遺產的責任感,自覺保護文物和愛護景區。
教學過程:
一、 導入新課
教師:我們的祖國地域遼闊,自然風光多姿多彩,奇異瑰麗。置身于大自然的美景中,你肯定會流連忘返。下面哪位同學愿意介紹一下給自己印象比較深的自然景觀?
學生回答:略
教師:下面,我們來看一些大家沒有去過的美麗地方。
二、 進行新課
第一部分:美麗的自然風光
運用ppt、課件播放自然美景。
教師:這些自然景色美不美啊?
學生:美。
教師:大家知道贊美祖國自然風光的詩文佳句嗎?課下搜集一下,以小組為單位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
第二部分:瑰麗的名勝古跡
教師:我國不僅有奇異多彩的自然風光,五千年的悠久歷史還在全國各地留下了豐富的名勝古跡,它代表著中華民族的聰明才智和文明成果。
教師:運用ppt、課件播放名勝古跡。
教師:同學們還喜歡哪些名勝古跡?為什么喜歡呢,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學生:回答略。
第三部分:留住美麗的驕傲
教師:我們祖國擁有這么多美景和偉大的名勝古跡,它們是我們的驕傲,但是我們旅游的時候,經常看到“張三到此一游”等破壞自然美景和名勝古跡的現象,對于你這種現象,同學們覺得它們這么做對嗎?為什么?
學生:不對。因為這都是我們祖國的寶貝,所以我們應該保護它們,不應該毀壞它們。
三、 總結評價。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欣賞了祖國大好河山的美景和悠久歷史中的名勝古跡,對于我們祖國的寶貴自然和文化遺產,我們真的很驕傲,我們應該做的就是保護他們,讓更多的人能看到我們的驕傲!
第三課 古老的中華文明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在我國境內的遠古先人都有哪些、炎黃子孫的含義、四大發明、京杭大運河是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多彩的節日。
2.為我國悠久的歷史感到自豪和驕傲。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我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在這悠久的歷史中,我們創造了輝煌的民族文化,本課我們就從幾個方面來介紹一下我國的悠久歷史和文化。
二、進行新課
第一部分:我的祖國多悠久
教師運用各種多媒體手段。
教師:我們生活的祖國有過很長的歷史,你知道哪些朝代?
學生:回答略
教師:同學們知道的還真不少,世界上還有哪些國家的歷史比我們國家長呢?沒有。請同學們互相交流一下,分享一下知道的朝代故事。
第二部分:“拜訪”遠古先人
教師:在我國境內,發現最早的人類化石在云南元謀,被稱為“元謀人”,距今170萬年;在陜西藍田和北京周口店也發現了遠古人類,你知道他們距今有多少萬年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北京人是迄今發現最早使用人工火的古人類。他們保存火種,使用打磨石器工具,維持生存。
第三部分:炎黃子孫
教師:我們經常聽到大人們說“我們是炎黃子孫”,那么“炎黃子孫”這個詞,是怎么回事?下面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讀一下28頁“炎黃子孫”的含義。
學生:略
教師:你還知道哪些關于炎黃子孫的傳說?課下搜集一下。
第四部分:四大發明
教師:四大發明是我國最輝煌燦爛的寶貴遺產,它使世界大大的進步了,下面看課件一起體會一下造紙術其中的秘密,用自己的語言表述一下,紙是怎么制造出來的。
學生:略
第五部分:京杭大運河
教師:京杭大運河是中國古代偉大的水利工程,直到現在大運河在溝通南北交通方面仍然發揮著巨大作用。下面讓我們看看京杭大運河的過去和現在。請一位同學朗讀33頁京杭大運河修建的過程。
展示京杭大運河沿岸的美景。
第六部分:多彩的節日
教師:我們祖國具有傳統特色的節日非常多,下面咱們一起整理一下我們知道的節日并和所處他們的特點。
教師:你還知道跟這些節日有關的傳統節日故事嗎?說給大家聽一聽。
三、總結評價
本課內容比較多,主要是通過悠久歷史這一主線進行串聯,教師教授的時候應該以故事為引導,以讓學生參與為主要手段進行,注意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歸屬感。
第四課 我愛你中國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們祖國的心臟、祖國的明珠香港澳門和中國臺灣的歷史和現在。
2.明白解放軍是保衛祖國的中堅力量,保衛祖國大好河山依靠解放軍。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我們熱愛我們的祖國,不僅應為它擁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且因為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對這片世世代代生活的土地的感情十分深厚,下面我們介紹一下祖國的心臟——北京、剛剛回歸祖國的香港和澳門、還有以后肯定會回歸祖國的寶島臺灣。
二、進行新課
第一部分:祖國的心臟
教師:你知道祖國的心臟在哪里嗎?對,祖國的心臟就是我們的首都北京。北京是世界聞名的歷史名城,你知道有幾代王朝曾經在這里建都?留下了哪些歷史遺跡?
學生:回答
教師:同學們都知道,心臟是人體的中心,為什么說北京是祖國的心臟呢?看課件,說出北京是中國的哪些中心。
學生:略
第二部分:香港和澳門
教師:香港和澳門分別在1997年和1999年回歸祖國,那可是我們祖國的兩件大喜事呢,同學們還記得當時的情景嗎,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
教師:在國歌聲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旗和香港特別行政區區旗、澳門特別行政區區旗冉冉升起,真是太激動人心了!同學們談談你們的感受吧。
學生:回答略。
第三部分:祖國寶島臺灣
教師:大家都知道,中國臺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在遠古時代,中國臺灣與大陸相連,后因地殼運動分隔成島。清朝在中國臺灣設置中國臺灣府,屬福建省管轄。中國臺灣風景秀麗,氣候宜人,名勝古跡眾多,還有濃郁的民族風情。談一談你對中國臺灣了解多少?
學生:回答略。
教師:中國臺灣現在還沒有回歸祖國,但是我們相信祖國寶島臺灣最終會與大陸統一。
第四部分:解放軍保衛祖國
教師:同學們一定很熟悉解放軍這個名稱,在抗災的第一線,保衛祖國的戰場…….,我們都會看到這個熟悉的身影,解放軍叔叔總是沖鋒陷陣在前。你知道哪些解放軍叔叔保衛祖國的故事,愿意跟我們一起分享嗎?
學生:回答略。
三、總結評價
本課主要是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良好感情,課本從幾個比較典型的城市塑造我們祖國的大概輪廓,使同學們了解祖國的偉大,增強同學們熱愛祖國的情感,此外,解放軍保衛祖國的事跡也可以激發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
第五課 中國之最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
2.體驗民族歌舞,進一步了解民族文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我國少數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有本民族的新年,有慶豐收的佳節,還有紀念本民族英雄人物的節日等。每逢節日,人們盛裝打扮,置辦酒席,歌舞歡慶。本課我們來學習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
二、進行新課
第一部分:歡樂的潑水節
教師:傣族的潑水節大家都知道,下面向同學們介紹幾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蒙古族的“白節”或“白月”。蒙古人以白色為純潔、吉祥之色,故稱春節為白節,稱農歷正月為“白月”。白節首日即農歷正月初一,過白節是從古代沿襲下來的習俗。現在蒙古族亦把白節作為最隆重的節日。臘月三十日晚上,全家即穿上節日盛裝,歡聚一堂,迎賀新年,徹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燒香拜佛,然后晚輩向家長獻哈達、敬酒、禮拜。初一清晨,家族親友開始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結束。
黎族的“三月三”。每年的農歷三月三這一天,具有敬老美德的黎族同胞帶上自家腌制的山菜、釀好的米酒、做好的糕點去看望寨內有威望的老人;年輕的男子則結伙外出狩獵、打魚,姑娘們烤魚、煮飯。夜幕降臨,小伙子們跳起了傳統的黎族舞蹈,男女青年對唱山歌,一旦情投意合,姑娘則把親手編織的七彩腰帶系在小伙子的腰間,小伙子也會把耳鈴穿在小姑娘的耳朵上或把發釵插在姑娘的發髻上。
還有很多民族擁有民族的節日,你還知道哪些節日,給大家講一講啊。
學生:回答略。
第二部分:體驗民族歌舞
教師:欣賞民族歌舞,想一想,換了的歌曲,優美的舞蹈,抒發了各民族人民怎樣的情感呢?欣賞ppt。
學生:回答略。
三、總結評價
本課主要介紹了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通過民族節日的形式,例如在民族節日上人們的活動,來展現民族節日的特有壯觀景象;此外也通過民族歌舞這種哦你個民族節日中重要的表現形式進一步展現民族風情。
第一課 多民族的大家庭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是各多民族的國家,民族間世代友好。
2.了解我國目前各民族幸福生活在一起,我們是一個幸福的大家庭。
3.理解我國為了促進多民族大家庭的和睦,實行了民族全區域自治政策,設立了自治區、自治縣、自治州和民族鄉。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同學們都知道,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祖國有五十六個民族,各民族在長期的融合中,共同創造了中華民族的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今天我們來學習《多民族的大家庭》這一課。
二、進行新課
第一部分:世代友好的家庭
教師:同學們,你知道我國有多少各民族,哪些民族人口比較多嗎?
學生:我國有五十六個民族,漢族人口比較多。
教師:對。大家一定知道美麗的西藏,西藏自治區的首府是拉薩,在拉薩有各布達拉宮,大家知道布達拉宮是為誰修建的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給大家講個美麗的故事吧,在唐朝,有個漂亮的公主叫文成公主,她被當時她的父皇李世民派到西藏與西藏的吐蕃松贊干布結婚了,松贊干布為文成公主修建了布達拉宮,藏族同胞后來就稱總結是文成公主和松贊干布的后代。在歷史上,這種故事很多,哪位同學還知道,與大家分享一下。
學生:回答略
第二部分:幸福生活在一起
教師:判斷一下,下面是的服飾,屬于哪些民族?(播放幻燈片)
學生:回答略
教師:大家還記得人民幣上的頭像嗎,想一想,都是哪個民族?
學生:回答略
第三部分:多民族的家庭
教師:有些少數民族的人口雖然較少,但居住的地區卻很廣大,主要居住在祖國的邊疆地區。解放以后,黨和國家實行了民族區域自治政策,先后建立了內蒙古自治區、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廣西壯自治區、寧夏回族自治區、西藏自治區,還建立了一些自治州、自治縣和民族鄉。同學們,你能在我國的地圖上找到這些自治區的位置和首府嗎?
學生:回答略
三、總結評價
本課主要想學生介紹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國家的民族十分的和睦,幸福生活在一起。這主要是由于我們歷史上就和睦相處;解放后,我國政府又實行了一系列民族政策,是我們國家成為一個多民族的大家庭。
第三課 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
教學目標:
1.了解艷麗多彩的服裝,搜集少數民族服飾的特點。
2.能夠通過民族服飾找出所屬民族。
3.了解民族特有的物品,與同學們一起交流。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我國各民族分布地區不同,生活環境、物質條件也不同,因此,在服飾上有很大差別。同學們一定見過艷麗多彩的少數民族服裝,這節課我們就來介紹一下絢麗多彩的民族服飾。
二、進行新課
第一部分:艷麗多彩的服裝
教師:少數民族的服裝絢麗多彩,一方面反映出各族人民的聰明智慧,同時也展現了少數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精湛工藝,各具特色的服裝,美化了人們的生活。下面大家看課件,看看認識這些民族服飾是哪個民族的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民族服飾絢麗吧,繼續搜集啊,與同學們一起交流!
第二部分:猜猜我是哪個民族
教師:我國南方少數民族的服裝非常漂亮,婦女大多數穿裙子。(看課件)猜猜下面是哪個民族的服裝?
學生:回答略。
第三部分:民族物品展示會
教師:我們每到一個地方旅游,都會帶回當地的特產,特別是飾物,讓我們一起欣賞各地的民族物品吧!同學們還知道哪些民族特有的物品,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學生:回答略。
三、總結評價
本課主要介紹了繽紛多彩的民族服裝和民族物品,一方面反映出各族人民的聰敏智慧,同時也展現了少數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精湛工藝,各具特色的服裝和物品,也美化了人民的生活。
第四課 形式多樣的住房
教學目標:
1.了解少數民族的住房的形式多樣。
2.理解少數民族住房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我國各民族的住房,由于居住地區的自然環境、建筑材料以及生活習慣、勞動條件等不同,住房的形式多種多樣,各具特色。今天這節課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各民族形式多樣的住房。
二、進行新課
教師:蒙古族的特色住房叫做“蒙古包”,“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滿語是“家”、“屋”的意思。居室:用氈塊、木料構成。圓形尖頂,用一屋或兩層羊毛氈子覆蓋。在大風雪中阻力小,不積雪,包頂不存雨水。包門方而小,且連地面,寒氣不易侵入。遷徙拆散,定居安裝。
壯族的特色住房叫做“干欄式木樓”,壯族喜歡依山傍水而居。點綴著一棟棟干欄式木樓,這就是壯族人民的傳統民居。木樓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前廳用來舉行慶典和社交活動,兩邊廂房住人,后廳為生活區。屋內的生活以火塘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邊進行。
大家聽說過瑤族的“房”嗎?看圖片,瑤族的“房”為竹木結構的草頂房。一般為三開間帶前廊。前廊是歇息和家人團聚的場所。正房上方設有閣樓。閣樓下有火塘,用于起居和做飯。閣樓上為臥榻,有直爬梯供上下,雖然,這種房子受熏煙之苦,但很干燥。
傣族竹樓是一種全用竹子建造的二層樓房。柱、梁和屋架結構用粗竹,圍墻用竹片編織,剖開的竹子壓平做樓板,門、窗也用竹子制作,屋頂蓋茅草或葵葉編的草排。
底層有的架空,用來飼養耕牛、舂米或堆放雜物,有的用竹墻圍作糧倉或廚房。二層設堂屋和臥室供人居住,并在一側或兩側設有外廊和曬臺。屋頂坡度較陡,屋脊兩端設通風孔。屋檐很低而且出挑深遠,起遮陽避雨作用。廊下安裝樓梯供人上下。
黎族的竹架棚房子狀如倒扣的船只,茅草覆頂,木頭或竹子的梁柱,編竹抹泥墻、竹條墻或椰葉墻;屋內設火灶,灶上方懸掛竹筏,做烤干食物作用,屋頂側面開天窗。沒有間隔和睡床,居住者一般在灶旁鋪席席地而睡。
看過多種多樣的民族住房后,同學們有什么感想呢?
學生:回答略。
三、總結評價
本課主要介紹我國各民族形式多樣的住房、,我國各民族的住房,由于居住地區的自然環境、建筑材料以及生活習慣、勞動條件等不同,住房的形式多種多樣,各具特色。通過介紹少數民族多種多樣的住房,使同學們對我們民族大家庭更加了解。
第五課 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
教學目標:
1.了解我國各民族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
2.體驗民族歌舞,進一步了解民族文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我國少數民族的節日豐富多彩,有本民族的新年,有慶豐收的佳節,還有紀念本民族英雄人物的節日等。每逢節日,人們盛裝打扮,置辦酒席,歌舞歡慶。本課我們來學習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
二、進行新課
第一部分:歡樂的潑水節
教師:傣族的潑水節大家都知道,下面向同學們介紹幾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蒙古族的“白節”或“白月”。蒙古人以白色為純潔、吉祥之色,故稱春節為白節,稱農歷正月為“白月”。白節首日即農歷正月初一,過白節是從古代沿襲下來的習俗。現在蒙古族亦把白節作為最隆重的節日。臘月三十日晚上,全家即穿上節日盛裝,歡聚一堂,迎賀新年,徹夜不眠。通常全家老少先燒香拜佛,然后晚輩向家長獻哈達、敬酒、禮拜。初一清晨,家族親友開始互相拜年,直到正月十五或月底才結束。
黎族的“三月三”。每年的農歷三月三這一天,具有敬老美德的黎族同胞帶上自家腌制的山菜、釀好的米酒、做好的糕點去看望寨內有威望的老人;年輕的男子則結伙外出狩獵、打魚,姑娘們烤魚、煮飯。夜幕降臨,小伙子們跳起了傳統的黎族舞蹈,男女青年對唱山歌,一旦情投意合,姑娘則把親手編織的七彩腰帶系在小伙子的腰間,小伙子也會把耳鈴穿在小姑娘的耳朵上或把發釵插在姑娘的發髻上。
還有很多民族擁有民族的節日,你還知道哪些節日,給大家講一講啊。
學生:回答略。
第二部分:體驗民族歌舞
教師:欣賞民族歌舞,想一想,換了的歌曲,優美的舞蹈,抒發了各民族人民怎樣的情感呢?欣賞ppt。
學生:回答略。
三、總結評價
本課主要介紹了豐富多彩的民族節日:通過民族節日的形式,例如在民族節日上人們的活動,來展現民族節日的特有壯觀景象;此外也通過民族歌舞這種哦你個民族節日中重要的表現形式進一步展現民族風情。
第六課 團結和睦建設家園
教學目標:
1.了解各民族在歷史上和現在生活中共同交流共同進步。
2.向為住過建設做出貢獻的各族人民勞動者致敬。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各民族共同創造了祖國的歷史和今天,今天各族勞動者依然在建設祖國的崗位上努力工作。今天我們來學習“團結和睦建設家園”這一課。
二、進行新課
第一部分:各民族共同創造祖國歷史文化
教師:少數民族地區的很多農作物,如高粱、玉米、花生、芝麻、蔥、蒜、西紅柿、胡蘿卜、葡萄、西瓜、核桃、茶葉等先后傳入中原。
漢族女紡織家黃道婆,在學習黎族人民紡織技術的基礎上,逐步趕緊和提高了紡織技術。
從古至今,涌現了許多少數民族杰出人物。請看課件。
第二部分:向勞動者致敬
教師:各民族為家鄉做出了貢獻,如果召開各民族普通勞動者座談會,請勞動模范到班里和我們座談,你想與他們交流什么問題?
學生活動:進行討論。
三、總結評價
本課是一節擴展課。我國地域遼闊,民族眾多。少數民族與漢族共同開拓了祖國的疆土,維護了祖國的統一,共同創造和發展了祖國悠久的歷史和光輝燦爛的文化。民族交流共同進步是古老的優良傳統,民族共同努力促進國家的繁榮昌盛是各民族共同的目標。
第三單元 第一課 傳媒與生活
教學目標:
1.了解傳媒與生活的密切關系。
2.了解傳媒包括哪些方面。
3.知道有許多人在傳媒的背后做出辛勤的努力。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教師:傳媒的發展越來越快。我們能通過生活中的實例,了解他們是怎樣影響我們的生活、改變我們的生活的嗎?
學生:回答略。
教師:同學們想一想,在我們身邊都有哪些屬于傳媒工具呢?
學生:回答略。
二、進行新課
教師:熒屏連著千萬家。電視頻道越來越多,電視節目覆蓋越來越廣,豐富多彩的節目背后,包含著許多勞動者的聰明才智和辛勤汗水。為了豐富大家的生活,保護傳媒工具,我們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學生:回答略。
教師:書是我的好朋友。我們常看的書籍也是傳播信息和知識的重要手段。各種兒童畫報、兒童讀物和中外名著伴著我們一起長大。同學們,你讀過什么書?讀書的方法有哪些?把你最愛讀的圖書介紹給大家,交流讀書后的感想。
學生:回答略。
教師:我喜歡廣播電視。你喜歡聽“小喇叭”廣播嗎?喜歡看電視節目“大風車”和“七色光”嗎?你看過什么廣播電視節目?
學生:回答略。
三、總結評價
本課主要講解傳媒與我們生活的密切關系。主要介紹了幾種傳媒工具,教師通過學生的親身感受,了解傳媒與我們生活的緊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