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鄂教版)3
板書設計
祖國資源的“薄”
人口多,人均占有量極其匱乏
薄 節約資源、保護資源
(少) 浪費資源的現象存在
11.《我們的祖先》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生活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一課《我們的祖先》。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來看,學生們對于我們祖先的了解渠道和感興趣的程度是不夠的,在現在這個科技高度發達的時代里,大家都似乎不太關注遙遠的歷史,但作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泱泱大國,如果我們能夠引導學生去關注我們祖先的歷史,學生們是能夠從中獲益良多的。而且學習這一課還是能夠較深遠學生今后的生活,學史明智。
從學生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學生對于與自己有著密切聯系但是又比較生疏的事物是有著強烈好奇心的,學生們樂于追問:以前是什么樣子的?對于我們祖先的認知又停留在星星點點的碎片上,例如:聽說過“北京人”;知道孔子是個很有名的人;讀過李白的詩歌等等。在這個主題的教學活動中,我們要將充分發揮學生的探究欲望,將學生們日常的有關祖先文明的碎片連綴起來,深入研究探索,讓學生們感受到:我們的祖先真了不起,作為他們的后人我不禁要珍惜他們留給我們的寶貴財富,還要繼承他們不畏艱難勇于創新的精神,爭做一個聰明的現代勞動者。
因此,本可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多種方式學習了解我國古代燦爛文明的締造者們的事跡。教學難點是:了解我國古代燦爛文明締造者的事跡,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思想情感,和不畏艱難勇于創造的精神。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多用歷史的故事以及考古發掘出來的實物,來觸動學生的心靈,從中了解先民的生活,感受先民的創造和艱辛。用眼睛觀察歷史與社會,用心靈感受歷史與社會。
設計思路
在《我們的祖先》這個主題教育活動中,貫穿始終的都是“人物”,是我們勤勞智慧的祖先,由遠古的祖先到古代文化中的名人再到古代的普通勞動者,時間軸承由遠及近,隨著學生們聆聽歷史的腳步越走越近,萌發出的那種敬意與驕傲將深深激勵學生,最后我們可以將關注的視角由古人轉移到我們身邊的普通勞動者,和學生們自己,因為他們才是中國現在歷史和將來歷史的締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