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鄂教版)3
學生準備:不同時期,中國臺灣的重大事件、關注新聞,訪問身邊的臺胞或有中國臺灣親友的人群,搜集兩岸人民交往的相關資料、調查在家鄉投資和定居的臺胞人數、收集愛國保衛中國臺灣英雄的故事。
課時安排
3課時。
第一課時完成教材p59-p60頁內容,話題為“美麗富饒的寶島”。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61-p62頁內容,話題為“割不斷的血脈”。
第二課時完成教材p63-p64頁內容,話題為“海峽兩岸盼統一”。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活動一 激情導入
1.欣賞歌曲《臺灣,我的故鄉》。
2.交流:你知道歌曲中唱的是哪個地方嗎?你對這里有哪些了解呢?
小結:在我國的34個省級行政區里,有一片由眾多島嶼組成的很富饒的地方,其中面積最大的是中國臺灣島,它是漂泊在我國東海海面上的一顆璀璨明珠。
【設計意圖:從歌曲導入,既能調節課堂氣氛,又能很好的引入本課的學習,學生在欣賞中感悟。】
活動二 走進中國臺灣
1.中國臺灣的地理位置。
(1)出示中國政區圖,指名找到臺灣省。
(2)說一說:從地圖上看,臺灣省在祖國的什么位置?
(3)出示臺灣省地形圖,引導學生觀察。
①想象一下,臺灣省的地理圖形像什么?
②中國臺灣的東面、南面、西面、北面各是什么?
③歸納:中國臺灣不僅包括中國臺灣島,還包括它周圍的島嶼。
2.美麗富饒的寶島。
(1)美麗的寶島。
①欣賞關于中國臺灣美景的視頻。
②學生介紹中國臺灣的景點。
(2)富饒的寶島。
①教師引入:中國臺灣不僅美麗,而且富饒,讓我們一起來找找中國臺灣有什么好吃的或值得一看的物產資源。
②學生可以分小組進行資料匯總然后交流。
③教師出示中國臺灣的水果、資源圖片欣賞。
小結:正因為中國臺灣獨特的地理位置,中國臺灣成了我國與海上其他各國聯系的樞紐,而這一灣淺淺的中國臺灣海峽,成了名副其實的“海上走廊”。
【設計意圖:在看圖中了解中國臺灣的地理位置與概況,在視頻和圖片的分享中感受中國臺灣的美麗與富饒,從而加深對中國臺灣的認識。】
板書設計
美麗富饒的寶島
美麗的島嶼(阿里山、日月潭……)
中國臺灣島
富饒的島嶼(海上糧倉、東方糖庫……)
第二課時
活動一 根脈相連
1.討論。中國臺灣自古就是中國的領土,為什么現在又被中國臺灣海峽隔開了呢?中國臺灣有著悠久的歷史,你都知道哪些有關中國臺灣的重要歷史事件?
2.學生結合資料講述。
(1)1895年清政府簽訂的《馬關條約》,把中國臺灣割讓給日本。
(2)中國臺灣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公元230年。當時三國吳王孫權派1萬官兵到達“夷洲”(中國臺灣),吳人沈瑩的《臨海水土志》留下了世界上對中國臺灣最早的記述。隋唐時期(公元589—618年)稱中國臺灣為“流求”。
(3)鄭成功收復臺灣。
(4)1945年8月,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戰敗,8月15日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經過8年英勇的抗日戰爭,終于收復了中國臺灣。臺灣同胞歡天喜地,慶祝回歸祖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