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鄂教版)3
活動二 兩岸往來
1.閱讀教材p64頁內容,想一想:從中你知道了什么?你還知道哪些兩岸人民相互交流的事例?
2.學生交流,教師相機補充。
如:兩岸“三通”、 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訪問祖國大陸、中國臺灣與大陸開始節日包機往來、臺灣同胞在大陸尋親等
3.根據所收集的資料,制作“兩岸交流大事記”。(只寫大概事件即可)
4.案例分析。
根據上面的資料,回答下面的問題:
(1)從上面的資料中你知道了什么?關于這件事,你還知道什么?
(2)在中國臺灣內部還有些人趁機作亂,如果有這樣一個人就在你的面前,請你運用所學到的知識,向他解釋。
(3)看完了資料,你有什么想說的呢?把你的感想寫下來。
5.拓展。
每人結合自己的感受寫一段對臺灣同胞的“寄語”可以是一段小詩、一句深情的話、一篇日記、一封信或一副畫。
小結:海峽割不斷,血脈割不斷,兩岸人民盼望祖國早日統一。
【設計意圖:用身邊的事例,來了解我國政府以及兩岸人民為了祖國的統一所做出的不懈努力,進一步感受兩岸人民盼望統一的情感。在激發學生愛國情感的同時,還要讓他們明白身上所肩負的重任。】
板書設計
海峽兩岸盼統一
期盼團圓
兩岸往來
10.《祖國資源的 “博”與“薄”》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10課《祖國資源的“博”與“薄”》。
學情分析
從學生的社會生活環境看,國情教育對學生來說是很抽象的,他們對于這方面的認識也是不全面的,甚至是很淺顯的。
從孩子的心理特點和認知程度上分析,越是理論性強的,離他們的生活較遠的知識,他們就越不愛動腦,甚至是一種依賴,期待老師或書本直接提供信息,通過學習,學生要認識到我國是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國,體會我國人口的巨大壓力,人口多是我國的國情之一,雖然我們地大物博,但人均占有量一比,就成了資源貧瘠的國家,人均占有量少,這都是現實的問題,對于學生而言,很難理解。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感悟祖國豐富的資源以及面臨的問題我國自然資源的狀況。教學難點是:知道我國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國家,資源種類很多,儲量豐富,許多在世界列于前位,但人均占有量很低。
在突破重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要讓學生充分的探究、討論、思考一些辨正的關系,從而產生憂患意識;多運用形象的方式來引起學生共鳴。
設計思路
為了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在課前就布置學生去查閱有關的信息,這樣學生可以初步了解祖國資源的狀況,這樣在課堂上學生們能有話可說。通過一些體驗活動,形象的再現資源狀況,把難的問題簡單化,這樣學生對于難點的問題就很容易理解,非常的直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