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品德與社會上冊全冊教案(鄂教版)3
板書設計
中華文化瑰寶
神奇的漢字
多樣的印章
精彩的戲劇
傳承文化瑰寶
13.《世界各地的華人》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鄂教版品德與社會五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第十三課《世界各地的華人》。
學情分析
“世界各地的華人”距離學生現實生活較遠,為了讓學生通過本課學習真切地感受到海外華人對祖國母親濃烈的思鄉情結和真摯的愛國之心。
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維護祖國主權的意識是建立對祖國的深入了解、認知的基礎上的。幫助學生了解海外華人華僑身在他鄉,在為所在國家作貢獻的同時卻有著割不斷的祖國情結,與華人華僑體會同是炎黃子孫濃濃的愛國情懷,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巨大影響。
因此,本課針對上述學情分析,確定的教學重點是:通過多種方式感受海外華人割舍不斷的中國情結和對祖國母親的赤子之情,感受到人在哪里都有著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教學難點是:理解許多海外華人盡管身在他鄉卻時刻關注著中華民族的繁榮興旺,并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
在突破中難點的過程中,教師應注意: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組為單位任選一個內容進行課前資料的搜集,并讓學生將搜集到的資源在組內充分共享,提高課堂效率。
設計思路
本課的設計以一個“情”字為主線,貫穿教學的始終。教師在輕松和協的氣氛中引導學生傾聽海外華人的心聲(即多媒體播放張明敏的《我的中國心》),從而使學生很快進入情境,產生情感共鳴,再通過學生列舉海外赤子表達濃濃愛國情的具體事例和一些感人的圖片使學生感受到海外華人那種強烈的愛國之情,從中使學生受到愛國主義教育。讓學生小組合作探究,以學生匯報收獲、演說、當小導游等形式完成教學的。這樣設計的目的,是為了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真正參與教學,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過程中了解愛國情。
學生通過開“龍的傳人”主題活動,展示海外華人對世界的貢獻。在這一知識的學習過程中,學生課前要收集大量的資料加以說明、評選,這樣,既完成了本節課的學習,又拓展了社會課堂,鍛煉了學生收集資料、獲取信息的能力,真正達到了開設品德與社會課的目的。在課結束前,讓學生與海外華人真心對話,延伸愛國情,并以我們的《大中國》結束教學,使學生意猶未盡,回味無窮。
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價值觀:知道在世界的其他地方生活著許多華人,他們和我們有著同樣的血脈、同樣的根。感受中華文化的獨特魅力和影響力,并為此感到自豪和驕傲。
能力:體會同是炎黃子孫濃濃的愛國情懷,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培養學生探究性學習的能力。
知識:知道許多海外華人盡管身在他鄉卻有著割不斷的中國情結,他們時刻關注著中華民族的繁榮興旺,并為祖國貢獻著自己的力量。
教學重點
通過多種方式感受海外華人割舍不斷的中國情結和對祖國母親的赤子之情,感受到人在哪里都有著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
教學難點
理解許多海外華人盡管身在他鄉卻時刻關注著中華民族的繁榮興旺,并為祖國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