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鄉的美景 家鄉的人》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家鄉的美景 家鄉的人 》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品德與社會》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內容。本單元的主題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分為“我的家鄉在哪里”、“家鄉的美景 家鄉的人”、“濃濃鄉土情”三課。本節課授課內容是“家鄉的美景 家鄉的人”,本課的學習內容以家鄉的地理景觀和人文景觀為背景,通過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自然資源、家鄉的名人,來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的感情。教材中安排了二個主題活動:1、家鄉的風光美2、 家鄉的光榮榜。教材的編排注重愛國主義教育,愛祖國從愛家鄉開始。根據兒童生活范圍的擴展,他們越來越多地接觸到了家庭、學校之外的地方,因而培養學生對自己所在的社區、村莊、城鎮等的情感是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礎。編者從自然景觀到人文景觀,從議別人的家鄉到說自己的家鄉,由表及里,由淺 到深,循序漸進地通過充分開展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意識和初步的社會責任感。
【學情分析】:
針對四年級學生的認識水平和心理特點,教師應避免太多的理論說教。課前老師、學生、家長多方面收集相關資料,擴充課文內容。嘗試結合家鄉的景色、名人進行引導,使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驗家鄉的美,學習合作與分享,充分培養合作探究的精神。通過教學活動,旨在引導學生從議別人的家鄉到說自己的家鄉,由表及里,由淺到深,循序漸進地通過充分開展活動培養學生熱愛家鄉意識和初步的社會責任感。因而培養學生對自己所在的社區、村莊、城鎮等的情感是進行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教育。
【設計思路】:
在本課的設計上,我緊扣《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原則,我的設計初衷是在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廣泛挖掘課內外的可用資源,通過創設生活中有趣的活動情況,捕捉鮮活的內容,引導學生在互動、交流的體驗中愛上家鄉的美景和家鄉的人。
【設計理念】:
在本課的設計上,我緊扣《品德與生活》課程的生活性、開放性、活動性的原則,我的設計初衷是在充分考慮學生生活實際的基礎上,廣泛挖掘課內外的可用資源,通過創設生活中有趣的活動情況,捕捉鮮活的內容,引導學生在互動、
交流的體驗中愛上家鄉的美景和家鄉的人。
【活動目標】:
1、了解自己家鄉的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激發熱愛家鄉的情感。
2、交流自己眼中家鄉的美景和自己對家鄉的感受。
3、能運用觀察、訪問、拍攝、調查資料等方式,了解家鄉的故事和家鄉的
文化生活。
4、家鄉的美麗和家鄉人對家鄉的熱愛和家鄉人的努力分不開的,鼓勵學生
為家鄉做貢獻。
【教學重難點】:
了解家鄉的風景名勝,風土人情,描述風景區的特點。
【教學關鍵】:
課前充分搜集有關家鄉的資料
【課前準備】:
搜集家鄉的圖片、錄相帶、民間故事、名人事跡
【教學手段】:
卡片、計算機課件
【活動過程】:
一、媒體激情,情感共鳴
1、我知道,在課余同學們都帶著發現的眼睛去觀察和了解了家鄉的山山水水,并用自己獨特的方式去展現家鄉的美,今天,就讓我們走近家鄉,夸夸咱們柘榮美。同學們,快把你們的作品展示出來與同學一起交流吧!
2、學生紛紛拿出自己的作品,和同學交流。教師梳理、歸納。(家鄉風光美 家鄉人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