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糧食》
一、學情分析
隨 著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物質生活越來越豐富,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模式使得現在孩子——“四體不勤、五谷不分”,不知稼穡之辛苦,再加上有些家長勤 儉觀念淡薄,缺乏對孩子進行勤儉節約的傳統美德教育意識。因此,現在孩子浪費糧食的現象日益嚴重:教室垃圾筐里躺著只咬了一口的面包;餐桌下撒了一地的米 飯……這些生活中隨處可見現象為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通過開展珍惜糧食的活動來啟迪學生感受勤儉節約的重要性;培養學生尊重農民、珍惜勞動果實的情感; 讓學生養成正確的行為習慣已刻不容緩。
二、案例解讀
品 德與生活課程強調以兒童的生活為基礎,把兒童的生活為基礎,把兒童的現實生活作為主要的教育資源,緊密結合兒童生活實際開展教育,提升兒童的生活品質和能 力,促進兒童發展。在教學《珍惜糧食》這課時,我在課前布置學生通過各種渠道了解與糧食有關的一些資料(如浪費糧食的現象、糧食怎么來的……),并做好適 當的記錄,然后請學生把收集到的材料在課堂上進行交流,并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在切身的體驗過程中油然而生——珍惜糧食的必要性。下面是我教學中的一個 片段:
師:“浪費糧食的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比比皆是。課前,同學們都對自己身邊浪費糧食的情況作了調查,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吧!”
小組內交流調查情況,教師巡回指導。
全班交流、匯報。
生1:我和家人每次去飯店都可以看到餐桌上嚴重浪費糧食的“慘局”。
師: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么感覺?
生2:那次春游,我發現同學浪費糧食很嚴重,吃不完的就扔到垃圾桶里,好可惜!
生3:我也曾做過浪費糧食的事,有時看到媽媽煮的飯好吃我就盛得很多,但每次吃不到一半我撐不下去,于是我就其余的倒掉。以后我不再貪吃,能吃多少就盛多少,做到不浪費。
師:你不僅發現自己的錯誤,還能勇敢地承認,真是個好孩子!
……
學生們匯報自己發現和通過調查、采訪了解到的種種浪費糧食的現象。
師:同學們調查得真不錯!那你覺得這種浪費糧食的行為對嗎?為什么?
生1:不對,因為課前我通過收集有關資料知道了糧食是農民伯伯、阿姨們辛辛苦苦勞動的成果,所以我們要愛惜糧食。
生2:我也認為不對,我通過調查知道災區的人民在煎受著饑餓的痛苦。我們不要浪費糧食,把節約下來的糧食捐給災區人民。
生3:我也認為不對,我通過調查知道了糧食對我們的身體發育有很大的作用,如果不好好吃飯,我們就長不高,也長不好,所以我們不能浪費糧食。
師:同學們真能干!你們還知道哪些有關糧食的知識,能拿出來與大家分享嗎?
生1:我爺爺是個老農民,我從他那了解到從春天播種到秋天收獲,農民伯伯、阿姨都非常辛苦,要頂著烈日,冒著酷暑去翻地、打壟、播種、澆水、鋤草、除害蟲、收割、晾曬、脫粒,有了這樣辛苦的勞動,才能產出糧食。
生2:我在媽媽的幫助下,從知道我愛吃的面包、蛋糕、還有面條都是面粉加工而成,而面粉是由一種糧食小麥加工而成的。從而我了解到糧食的生產過程是一個煩瑣的過程,因此我們要珍惜這來之不易的糧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