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師大版六年級思品上冊春天的故事(第三課時)教案
課題:三、騰飛的中國1、春天的故事(第三課時)課時數:一課時教學目標: 使學生知道改革開放以來祖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輝煌成就,從而樹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教育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教學重難點:教育學生關心國內外大事教學準備:多媒體資料教學過程:一、歌曲導入,激發感情。播放歌曲《春天的故事》,聽了這首歌,你想到了什么?
揭示課題。
二、學文明理。
讀課文,思考:
1、改革開放后的深圳是一座怎樣的城市?1979年前的深圳又是怎樣的?深圳為什么會發生這樣大的變化?
2、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表現改革開放20多年來祖國、江蘇、本地、家庭所發生的巨大變化。
3、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經過了許多曲折和艱難,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共同努力,作為新世紀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我們應該怎么做?
三、練習。
完成課后“辨一辨”。
四、總結全文。
同學們,改革開放20多年來,祖國取得了輝煌的成就,老師希望你們從現在開始好好學習,練好本領,將來積極投身到改革開放的大潮中去,為祖國的現代化建設貢獻力量。
中國敞開了寬廣的胸懷
提起中國的四大發明,少年朋友們一定很熟悉:造紙術、印刷術、指南針和火藥。是的,中華民族五千年燦爛的歷史文化確實讓我們這些炎黃子孫備感驕傲。那時,中國對世界文明的發展和國際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絲綢之路的開辟、西漢張春出使西域、唐朝鑒真東渡日本、明朝鄭和下西洋等等,不但促進了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同時也促進了我國與其他國家的往來交流,對整個世界的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是,到了明朝中葉以后,由于封建統治階級閉關鎖國,重農抑商,嚴重阻礙了我國經濟文化的發展,特別是鴉片戰爭后,中國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人民受盡了帝國主義列強的掠奪和壓迫,政治經濟文化每況愈下……閉關鎖國用血寫出一部近百年外強宰割的屈辱歷史。
新中國成立以后,特別是1979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中央充分認識到:現在的世界是開放的世界。特別是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動下,國際分工進一步向廣度和深度發展,國際經濟聯系由流通領域擴展到直接生產領域,世界各國的社會再生產更加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因此,任何一個國家要孤立起來,閉關自守是不可能的。開放已成為當今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和大趨勢。
多年來,我國的對外開放經歷了一個由沿海向內地逐步推進的過程。目前,已經形成了“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經濟開放區——內地”的多層次、多渠道、全方位開放的新格局。特別是鄧小平南巡以后,許多的跨國公司迅速進入了中國市場。
什么是跨國公司呢?少年朋友也許會舉起手中的可口可樂,或指指路邊的麥當勞快餐店,少年朋友們的想法是對的。但在北京的對外窗口——中國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的官員的口中,跨國公司已經量化成一些具體的數字,如xx年世界排名、年銷售額、子公司、或分支機構數量……如:在全球500家工業企業中排名第一的美國通用汽車公司,在京合資成立了“萬源通用汽車電控有限公司”,總投資3000萬美元。德國西門子、美國host等五家跨國公司獲準在北京設立控股公司,這為其長期投資提供了方便。
中國是一個潛力很大的市場,但大家包括部分少年朋友都知道中國缺少的是用于發展的資金和先進的科學技術,因此當跨國公司攜帶大量的資金、先進的技術、嚴格的管理和培訓等一攬子生產要素叩動中國的大門時,中國持歡迎態度,允許跨國公司進人,并借助其手中的外資,讓中國這條巨龍騰飛。
實行對外開放,中國已經敞開了寬廣的胸懷,只要我們以獨立自主、自力更生為基礎,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從本國國情出發,正確對待資本主義社會創造的現代文明成果,沿著社會主義道路走下去,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就一定能取得一個又一個巨大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