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動態的思想品德
三、教學方案的形成——設計彈性方案,拓展生成空間
為了在教學過程中使師生之間達到“平等交往、積極互動、共同發展”的效果,現代教學設計強調教師應以學生的學習和發展為本位,加強課前教學設計的研究力度,從學生學習的現狀出發,以粗線條的“靜態教案”為基礎,自覺“預設”師生、生生、生本多邊對話而出現的“非預設性”知識和智慧的生成,并事先作出相應的教學安排,為教學過程的動態生成創造條件,使其成為具有指導性的“動態方案”(“彈性化的教學方案”),即教學方案要給學生留足自由思維的空間,形式上不要過于瑣碎,結構上不要過于封閉和程式化,而是要體現出內容上的概要性、形式上的模糊性和結構上的不確定性,以便能夠適應新情境、容納新內容、確立新策略,為教學中師生間的互動交流、互生新知、互建新情留有余地。因此,教師課前要根據對學生了解的情況盡量地“預想”在課堂教學中的“可能”,如不同的學生會有哪些不同的體驗與思考,可能會提出哪些問題,有哪些不同的解決方法,怎樣才能使教師和學生的對話更有效,等等,從而幫助學生生成新問題、新體驗。
四、教學策略的設計——靈活運用方法,優化組合課堂教學
新編的粵版思想品德教科書設置了“探究園”、“心靈(法律、國情)導航(讀)”等欄目!疤骄繄@”的功能之一就是引導學生帶著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去尋找知識、學習知識,從而引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靶撵`(法律、國情)導航”欄目是在教師指導下通過對課本的學習,深入領會、系統把握有關道德、心理、國情方面的知識,以提高自己的認識能力和確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因此,要求每一位教師優化教學方法,處理好傳統的講授教學法與其他教學方法的關系。筆者在教學實踐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實踐:第一,從教學內容出發,優選教學方法。如心理品質和道德教育課,可選擇小品欣賞、表演法和榜樣法;法律常識教育課,可選擇案例分析、模擬法庭等方法;我國基本國情教育課,可選擇講授、自學、圖示、比較、社會調查等方法。第二,從學生年齡特征出發,優選教學方法。針對初一學生心理、生理特征及其學習能力,可多選形象直觀、寓教于樂的方法。如情境教學法、漫畫教學法、故事法等;對初二的學生可多選擇一些加強法律意識、激發學習興趣的教學方法,如案例法、活動教學法;初三學生有升學和就業的選擇,則適用講授法、練習法、調查法、社會實踐法等教學方法。
思想品德課其教材的通俗性、可讀性可以使學生的自學變得容易。因此,教師講解、傳授課本知識的職能正在削弱,而指導學生認識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并做出自己的合理判斷和選擇、培養學生科學精神和人文思想,成為教學的重點。因此,構建動態的教學設計也變得更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