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單元《環境和我們》復習提綱
一、填空:
1.1、到目前為止,已經發現并分類記載的生物種類超過了200萬種,估計地球上現存的物種應有200萬-450萬種。
2.1、動物、植物在一年四季會有所不同,我們長期觀察,肯定還會發現新的生物。
3.1、用分類的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辨別和研究植物。
3.2、植物可以分為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或者分為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或者常綠植物和落葉植物。
3.3、科學家主要是根據植物的特征對植物進行分類的。如,根據植物有沒有花把植物分成了兩大類:開花的植物和不開花的植物。
3.4、在植物王國中,已發現的種類有40萬種之多,開花的植物約占一半以上。
3.5、在不開花植物中,蕨類、藻類、苔蘚類和開花的植物一樣,自己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料。菌類卻是一個特殊的類別,它們不能進行光合作用,而靠吸收其他生物或土壤里的養料而生存。
4.1、分類是研究動物的一種基本方法。動物的身體構造和生命活動特征是科學家對動物進行分類的重要標準。科學家根據動物骨骼的特征將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大類。身體中有脊柱的動物叫脊椎動物;沒有脊柱的動物叫無脊椎動物。
4.2、像螞蟻、蝗蟲、蜜蜂那樣,身體上有三對足的動物是昆蟲類。
4.3、像金魚、鯉魚那樣,終生在水中生活,用鰓呼吸的動物是魚類。身體上長羽毛的動物是鳥類。
4.4、直接生小動物,并用乳汁喂養小動物的是哺乳動物。
4.5、在動物王國里,發現的種類已有150多萬種,是生命世界中類別最多的。而昆蟲又是動物王國中種類最多的,已知的昆蟲達到100多萬種,約占80%。
4.6、脊椎動物是動物身體中長有脊柱,構造比較復雜的一類,它又可分為魚類、鳥類、哺乳類……
6.1、我們知道許多生物都有特殊形態結構,駱駝的駝峰、鳥類的翅膀、仙人掌退化成刺的葉子……這些特殊結構,使得生命世界更豐富多彩。
6.2、在不同環境中生活的動物,也有明顯不同的形態結構。植物和動物所具有的形態結構,使它們與生活環境相適應。
7.1、生物學家發現,同一種生物,愈冷的地方,個體就愈大,身體愈接近圓形;并且鼻子、耳朵、腿等暴露在外部的器官就越小。
7.2、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大自然就是運用這一法則選擇和淘汰生物家族的一個個成員。
7.3、從38億年前,地球上出現簡單的生命體開始,到現在豐富多彩的生命世界,地球環境變化是重要原因。人類對于生物環境的改變和對一些動物的馴化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8.1、地球是我們美麗的家園,各種各樣的生物,在這個家園中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它們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影響著。
8.2、生物的多樣性是人類生存與發展的基礎。人類是生物大家族中的一員,我們理應平等對待家族中的每一個成員。保護生物多樣性,要從保護家鄉生物多樣性做起。
8.3、就像人類生活離不開生物的多樣性一樣,每一種生物也需要生活在生物多樣性的環境之中。
8.4、生物多樣性指的是地球上生物圈中所有的生物,即動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們所擁有的基因和生存環境。它包含三個層次:物種多樣性;遺傳多樣性;生態系統多樣性。
8.5、中國是地球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12個國家之一。
8.6、生物生存是自然賦予的權利,而不是人類賦予的權利。破壞了它們的生存條件,也就剝奪了它們存在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