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層教學 合作學習——一堂技巧課的反思
本學期高一女生的技巧課主要內容是肩肘倒立,肩肘倒立的動作有一定的難度,對學生具有挑戰性。但仍有一批素質較好的學生能較快掌握動作要領,在動作完成后,她們覺得再反復練習就是浪費時間,很想自由活動,還有一批基礎較差的學生覺得動作太難,產生了不想學的念頭。對于這個情況,我想何不讓這些較優秀的同學當回“小老師”,來一起幫助其他同學提高運動技能呢。我依據學生的技能基礎,將較優秀的學生依次分到各小組當中,任命為組長,并告訴她們,如果同組同學的運動技能有所提高,考慮適當給予加分,同時把保護和幫助的方法教給這些學生,讓學生間相互幫助和保護,以增強素質較差學生的練習信心。這樣一來,組長們熱情高漲,而其他學生在組長們的帶領下,學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了。我在巡視的過程中發現,組長們都能很耐心的給同組同學講解動作要領,有的還能不厭其煩地進行示范,有的做好保護和幫助工作,并且鼓勵同學不要緊張以增強自信心。半節課下來,每一組當中,又有幾個學生掌握了肩肘倒立的動作要領,而這些學生又自覺地加入到了“小老師”的行列中,又把自己的經驗教訓傳授給了同學。整堂課下來,80%的學生都能完成肩肘倒立的技術動作,并且學生們普遍感到自己不僅學到了一項有趣的技巧動作,而且覺得原來與同學之間的交流并不是這么困難的事,互相幫助,鼓勵對方獲得成功原來是一件這么快樂的事。新課程標準認為,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促進者、幫助者。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合作探究,激發他們的運動熱情。美國合作學習理論權威約翰遜認為:課堂上學生之間的關系,比其他一切因素對學生發展和學業社會化都更有影響。要想學生在課堂上順利合作,就必須培養他們具有合作精神,包括團結、協作的精神,良好的情感意志品質等,具有合作的技能。在此基礎上教學生學會傾聽、觀察、表達,這是有效合作交流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