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泥工活動:小蝸牛出來了
教學目標:
1.會運用搓長、由內向外盤的技能用油泥來制作蝸牛。
2.有喜歡小動物、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準備:
1.彩色油泥、泥工板每人一份,火柴頭、紅豆若干。
2.背景圖:蝸牛的家。
3.視頻轉換儀、電視機。
教學重點與難點:由內向外盤的技能用油泥來制作蝸牛。
教學方法與手段:由內向外盤的技能用油泥來制作蝸牛。、
活動過程:
一、看老師變,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初步了解蝸牛的制作過程。
1.先出示長條的彩泥,猜猜這像什么動物?
2.老師從一頭開始卷,要卷得緊一點。卷呀卷,猜猜這又像什么動物呢?
3.對了,這是蝸牛,這是蝸牛的身體,這是它的殼。最后用火柴插在小蝸牛的頭部做觸角,用紅豆做眼睛。蝸牛就做好了。
二、幼兒討論制作方法,進一步了解制作步驟。
1.這個蝸牛是用什么材料做的?剛才老師是怎么做出來的?(幼兒討論并回答)
2.教師根據幼兒說的再進行示范制作。(教師制作,帶幼兒空手練習一次。)
三、幼兒操作,教師指導能力比較弱的幼兒。
提醒幼兒把彩泥搓長,從一頭開始卷,要卷得緊一點。最后在頭上可以用火柴做小蝸牛的觸角,用紅豆做眼睛。
四、游戲:蝸牛搬家,滲透幼兒保護動物的情感。
1.你知道小蝸牛喜歡生活在哪里嗎?
2.出示草地背景圖,告訴幼兒:小蝸牛喜歡潮濕的環境,所以能在花叢中看到它。
活動反思:
在活動中,我先出示長條的彩泥,猜猜這像什么動物,有的說像小蛇、像毛毛蟲、像小蝸牛……只要合理我都給予了肯定,接著我就示范如何制作小蝸牛,在我示范的時候,我提出了兩個要求就是從一頭開始卷,要卷得緊一點,不然的話會松開的,還有就是小朋友帶來的豆子有紅豆、綠豆、黃豆、黑豆都混在了一起,我請小朋友在做小蝸牛眼睛的時候,小蝸牛的眼睛顏色要是一樣的,小朋友做的小蝸牛的形態各不相同,有的小蝸牛是瘦瘦的,說她是蝸牛媽媽,很苗條;有的蝸牛是睡到的,說他是累了,在休息一會;有的蝸牛是小小的,說他是蝸牛寶寶……可以說小朋友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都很高,并且都將做的小蝸牛賦予了生命,本次活動的成功在于老師相信孩子,讓孩子們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體現了幼兒的主體性。由于孩子在畫自己的所想,所以作畫時顯得特別愉悅,也就是在這樣的氣氛中產生了那么多的創意,我也受益匪淺,有的孩子的蝸牛形態我都沒有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