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韻律《網小魚》(精選4篇)
小班韻律《網小魚》 篇1
設計意圖: 剛入園兩個多月的孩子接觸的音樂種類比較少,對音樂的感受力也弱,也是秩序感建立的關鍵期。針對小班幼兒行動思維為主,好模仿愛游戲的年齡特點,我選擇了《網小魚》這首節奏明顯,旋律輕快的音樂,為幼兒營造輕松、愉悅的游戲氛圍,激發幼兒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鼓勵幼兒親身體驗、大膽參與,并在感受音樂的同時,逐漸感知建立規則意識,體驗有序活動的快樂。活動目標:1、初步熟悉音樂旋律,學習用小碎步做小魚游,并較合拍地做吃食動作。2、隨樂合拍地表演,學玩“網小魚”的游戲,并能遵守其規則。3、游戲時,注意不與同伴碰撞,體驗有序活動的快樂。活動準備:1、場地布置,自制魚網1個,裝飾好的圍裙2、教學掛圖,音樂結構圖譜,音樂磁帶3、幼兒初步學唱歌曲《網小魚》
活動過程:1、教師扮魚媽媽,帶幼兒進入活動場地,導入課題。(1)教師:“魚寶寶看看,媽媽帶你們來到了什么地方?”(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大膽講述圖片內容。教師:河里有什么?小魚在干什么?(唱歌、游水、吃蟲)(3)傾聽樂曲,教師結合圖譜講述故事。2、引導幼兒傾聽樂曲(二),學習走小碎步,表現小魚游的動作。(1)引導幼兒用小碎步做小魚游的動作。教師:“小魚在河里是怎樣游來游去的?誰會用動作做做看?”(3)隨樂曲(二)進行表演,教師示范,重點提醒幼兒走小碎步時腳墊起來,輕快地走。3、引導幼兒欣賞樂曲(三),表演小魚吃食的動作。(1)教師:“小魚看到美味的食物后是怎樣吃的呢!”(2)教師引導幼兒跟隨樂曲(三)合拍地表現小魚吃食的動作。4、教師扮“網魚人”,介紹“網小魚”游戲規則,帶領幼兒玩游戲。(1)出示魚網,扮“網魚人”,介紹游戲規則。教師:網魚人要來捉魚了哦!小魚該怎么辦啊!聽,表示網魚人來了是什么音樂。(2)引導幼兒傾聽音樂,重點練習聽到“網魚”的音樂就趕快游回家。5、引導幼兒完整傾聽音樂,開始游戲。(1) 幫助幼兒梳理游戲情節,“小魚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唱歌—小魚游—吃蟲—游回家)。(2) 請一教師扮演網魚人,師幼共同完整游戲。a 提醒幼兒聽辨音樂及時轉換動作。b 小魚怎么游?(碎步,輕輕地,快快的)游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幫助幼兒明確“找空地方游,不碰撞”的規則)。c 小魚怎么吃蟲的?(跟著音樂的節拍,一口一口的吃)。(3)交換網魚人角色,再次游戲。
小班韻律《網小魚》 篇2
本次教學活動,我和孩子做了課前準備,我們在課前學習了歌曲,在學歌曲的時候,我主要引導幼兒仔細傾聽歌曲,然后再把自己聽到的歌詞告訴我,我給予糾正。通過反復傾聽歌曲,幼兒熟悉了歌詞,在不知不覺中熟悉了旋律,記住了歌曲,并會隨音樂進行演唱。
在課堂教學中,我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教學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樣的教育保持了幼兒參與的熱情,幼兒感到易學、易掌握,他們不會因為簡單而乏味,不會因為復雜而退縮,只有這樣他們才能有成功感。這次教學活動,幼兒學小魚吃食也是一個重點,在教學上,我也采用了循序漸進的方法,首先,我用比較慢的節奏給幼兒做示范,然后請幼兒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漸漸速度加快,讓幼兒逐漸掌握旋律的節奏;另外,在做示范的時候,動作夸張也是吸引幼兒興趣的一個方法,所以幼兒在掌握節奏這個環節時,沒有費很大的力氣。小魚吃食中,有的寶寶一手在前一手在后,小碎步走動,用前手掌往嘴巴送食物;有的雙手合十,在嘴邊,左右擺動,創造力十分的豐富,令人驚喜。幼兒學會了有節奏的吃食后,接下來的網魚情景也比較順了,當網魚人來的時候,我們大家都要變成木頭小魚,站在原地不要動,等網魚人走了以后,再跑回我們的家。并且提示孩子們小魚的家就是我們的座位,只有安靜地坐下才算回家了。
循序漸進的教學方法使教學活動知識一環扣一環,孩子不容易走神,能夠形成一個很好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法也能夠有效地提高孩子學習的興趣。因為在學習過程中,孩子能夠不斷地解決問題,孩子會有一種勝利的感覺,這種的感覺將會成為他們不斷學習的動力。
小班韻律《網小魚》 篇3
下面是幼兒園小班音樂游戲《網小魚》教學反思,歡迎閱讀!
——音樂游戲《網小魚》
《綱要》中指出:培養幼兒喜歡藝術活動,并能大膽地表現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讓幼兒在音樂游戲中與同伴交流情感,彼此建立起信任、了解和友誼。因此在組織小班音樂游戲活動《網小魚》前,我認真研究了教材,根據小班孩子的年齡特點,在活動前先豐富幼兒的經驗,并為活動準備了直觀道具以及各方面的準備工作,由于這節課內容較多,分成了兩個課時來上,第一課時學習歌曲,第二課時進行吃小魚和吃小蟲的律動游戲。
一、激發幼兒的表現欲為了激發幼兒的表現欲,我在一開始的時候就為幼兒播放了小魚游泳的視頻作為這節課的直觀道具,幼兒在觀看視頻時就已經能學著視頻里的小魚開始做一些簡單的動作,如用小手來表現小魚游動的動作,這個環節在無形中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為接下來的表現打下了基礎。
在表演的環節中,我更是運用到了夸張的動作、形象的語言將幼兒帶到了我們想象中的大河里,一起游泳、一起吃魚蟲、一起躲避捕魚人,玩的不亦樂乎。
二、音樂活動要符合幼兒的年齡特點和實際水平小班的幼兒比較喜歡模仿,本節音樂游戲正好適合幼兒。另外,幼兒在小班的時候動作發展水平不是很高,所以這里我沒有苛求幼兒一定要有多優美的動作來表現歌曲的內容,而是根據幼兒的動作來進行提升,讓最后完整的動作來自幼兒,是對幼兒動作的一個總結,而不是讓幼兒盲目的跟我們做。因此我們可以采用循序漸進的教學法,由淺入深,由易到難,這樣能保持幼兒主動參與的熱度,幼兒不會以太簡單而感到枯燥乏味,也不會以太復雜而感到縮手縮腳,只有這樣,孩子們才會感到親切,易學、易掌握,有了成功感,他們以后進行活動時,也會情緒歡樂,學習積極性高,興趣濃厚。
三、利用多種形式為音樂律動做鋪墊要上好一節好的音樂律動課,還需要很多的準備工作做鋪墊。比如在我的這節課中,小魚有節奏的吃魚蟲也是一個重點,在這里,我利用了循序漸進的方式來和幼兒一起學習吃魚蟲,首先,我用比較慢的節奏給幼兒做示范,然后請幼兒參與到這個活動中來,漸漸速度加快,讓幼兒逐漸掌握旋律的節奏;另外,在做示范的時候,動作夸張也是吸引幼兒興趣的一個方法,所以幼兒在掌握節奏這個環節時,沒有費很大的力氣。幼兒學會了有節奏的吃魚蟲后,在接下來的捕魚游戲中也比較的整齊了。
四、及時表揚、重點指導、鼓勵幼兒參與到活動中來表揚是激發幼兒表現自己的良藥。表揚還能保護幼兒剛剛萌芽的自尊心,讓幼兒體會到活動的樂趣。在請幼兒模仿小魚游泳的時候,有的幼兒畏畏縮縮不愿上來表現自己,或是表現的不夠自信,在這里,我采用了鼓勵的方式,請幼兒上來表演,幼兒表演后再用表揚的方式來幫助幼兒更好的表現自己。
在最后網小魚的環節,幼兒出現了擁擠的現象,在這里,我沒有停下游戲去批評某個幼兒,而是在不打斷其他幼兒的前提下,輕輕地游到他的身邊提醒他,這樣既保護了他的自尊心,又維護了游戲時的紀律。而那些沒有興趣參與到游戲中的幼兒,則是請幼兒當我的小尾巴,用形象的語言將他引入情境之中,體會到游戲的樂趣。
小班韻律《網小魚》 篇4
一、說教材《綱要》中指出“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應體現以下原則:既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又有一定的挑戰性;既符合幼兒的現實需要,又有利于其長遠發展;既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結合幼兒成長需要與認知、學習規律,精心選擇幼兒感興趣、又對其發展具有意義和價值的內容。”《網小魚》取材于《幼兒園滲透式領域課程》小班上學期,這是一個有趣的音樂游戲,結合本園藝術特色,我們之前已經和幼兒開展了許多音樂游戲的活動,如小老鼠上燈臺、合攏放開、小烏龜……,幼兒已有一定的音樂游戲經驗,他們很喜歡玩音樂游戲。1.游戲性。幼兒通過魚寶寶的角色扮演來開展活動,整個活動以故事情節展開,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通過小魚出去玩耍——小魚吃食——捕魚人來了這些情節展開游戲,《剛要》中指出“幼兒是教育活動的積極參與者而非被動者,活動內容必須與幼兒興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以引導幼兒向最近目標發展區發展。”古云娜老師也說過“用游戲的方式幫助孩子理解音樂。”本次活動就是從幼兒興趣出發,于故事情節貫穿整個活動過程,于各環節的游戲活動為載體,讓幼兒在音樂中盡情的游戲,快樂的歡笑。2.音樂與動作的緊密結合。音樂活動自然離不開音樂,而非所有的活動配上一些音樂,就能成為音樂活動,古云娜老師說過奧爾夫音樂的基本原則之一“音樂(聲樂、器樂),語言(包括朗誦),舞蹈(包括動作、表演)是緊密地聯系在一起的。”本次活動中正體現了這一點。當小魚玩耍的時候,,節奏為 ,剛好是小碎步的節奏,幼兒便能跟隨音樂節奏模仿小魚游的動作。而小魚吃食的時候基本節奏改為 x x ,幼兒能夠跟隨這個節奏來模仿吃東西的動作。捕魚人出現的時候,節奏又改為 ,這種較快的節奏傳達了一種緊張與快速的訊號,幼兒聽到這個節奏出現的時候,便能快速的逃避捕魚人的追捕。根據音樂節奏的變化而改變自己的游戲動作,從而讓幼兒在愉悅的游戲氛圍中自然而然的熟悉音樂,感受音樂節奏的變化。二、說目標:1.初步熟悉音樂旋律,學習用小碎步做小魚游,并較合拍地做吃食的動作。2.玩“網小魚”的游戲,能夠根據音樂節拍的變化,從而改變自己的游戲動作動作與音樂相結合。3.游戲時,知道找空地方,注意不與同伴碰撞,體驗有序活動的快樂。重點:初步熟悉音樂旋律,學習用小碎步做小魚游,并較合拍地做吃食的動作。對于突破重點采用的方法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結合幼兒已經經驗——聽音樂拍手,先讓幼兒仔細聽音樂,跟隨音樂的節奏拍手,然后在自己座位上用小碎步走一走,當孩子基本掌握了小碎步的節奏類型后,再嘗試請幼兒一起模仿小魚游的動作和吃食的動作。難點:能夠根據音樂節拍的變化,從而改變自己的游戲動作動作與音樂相結合。對于突破重點采用的方法是:合理應用圖譜。通過圖譜,幫助幼兒理解音樂內容,和不同音樂情況下的不同動作。在圖譜幫助下,幼兒能很形象的了解什么動作做幾次,或者多長時間。當交換動作的時候,圖譜也會告訴幼兒“現在是吃食的動作了”,或者“現在捕魚人來了。”多次傾聽音樂,理解音樂,發現音樂的變化。在多次的傾聽中,讓幼兒感受節奏與動作的和諧,從而體會出,什么音樂該做什么動作了。三、說教學具1.自制魚網1個。 2.教學掛圖、幼兒用書:《網小魚》。3.音樂磁帶、錄音機。電腦音樂:網小魚4.音樂圖譜一張。四、說教法、學法《綱要》中指出“注重以多種形式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幼兒生動、活潑、主動地活動。教師應切實地把幼兒園教育的過程看作是幼兒學習的過程,注意研究幼兒發展,從孩子的發展規律中了解“學”,在引導孩子的發展中把握“教”。”教法:1.傾聽法。音樂教育中最主要的一種教學方法為傾聽,只有在傾聽音樂、理解音樂的基礎上,才能去體會音樂,感悟音樂。本次活動中,我多次讓幼兒傾聽音樂。2.分段教學。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認知特點,他們采用了分段教學的方法,在理解一小段音樂后,再學習另外一段音樂,有助于幼兒快速的熟悉音樂結構,從而進行音樂游戲的開展。3.示范引導法。小班幼兒正處于模仿學習階段,一些技能的獲得還需要教師的正確示范與引導,比如在小碎步的學習中,教師就應用了示范的方法,幫助幼兒學習小碎步這一步伐。學法:1.節奏練習。奧爾夫音樂中指出“身體是最好的器樂,捻指、拍手、拍腿、等不僅講究節奏,同時十分注重音色。”在學習小碎步及吃食的動作時,幼兒通過聽音樂有節奏的拍打身體各部位來感受音樂節奏,“從體感入手,把體內的節奏誘發出來。”(奧爾夫音樂)2.探索學習。在學習小魚游的時候,幼兒通過自己的探索,發現小魚游的各種發放和不同方向的游。五、說教學過程1.教師出示教學掛圖《網小魚》,講述有關小魚游的情節,引導幼兒欣賞歌曲。教師:一天,魚媽媽帶著小魚們出來玩了,小魚是怎樣游的呢?聽一聽!教師慢速唱歌曲《網小魚》,幼兒欣賞。教師提問歌詞內容,幫助幼兒理解歌詞:歌曲里唱了什么?小魚在干什么?教師再次范唱,根據歌詞做相應動作,幫助幼兒進一步理解、記憶歌詞。教師帶領幼兒邊做動作邊唱歌曲。教師:誰想做小魚寶寶?我們一起唱唱小魚的歌曲吧!2.教師引導幼兒聽樂曲二,學習走小碎步,表現小魚游的的動作。教師:小魚在池塘里怎樣游來游去呢?誰會用動作做做看?教師引導幼兒學用小碎步做小魚游的動作。教師:小魚游的時候聲音是怎樣的?(輕輕的)怎樣走才能沒有聲音?(小碎步)教師引導幼兒聽樂曲二,做小魚游的動作,重點提醒幼兒走小碎步時腳踮起,輕快地走。3.教師引導幼兒聽樂曲三,做小魚吃食的動作。教師:小魚怎樣吃東西呢?誰來學學看?教師引導幼兒跟隨音樂較合拍地表現小魚吃食的動作。4.教師扮演漁翁,介紹“網小魚”的游戲規則,帶領幼兒玩游戲。教師出示魚網,扮作漁翁,介紹“網小魚”的游戲規則。教師:漁翁要來捉魚了,小魚該怎么辦?(四散逃跑)聽!表示漁翁來了是什么音樂?教師引導幼兒傾聽樂曲四,并重點練習聽到“網魚”音樂時就快快游回家。5.教師引導幼兒聽完整的音樂,玩游戲1~2遍。教師:這次我們聽完整的音樂來玩“網小魚”的游戲!教師先幫助幼兒梳理游戲的情節,再帶領幼兒聽音樂玩游戲。教師:小魚先干什么,再干什么?(唱歌—小魚游—吃食—游回家)小魚游的時候要注意什么?(幫助幼兒明確“找空地方游,不碰撞”的規則)教師帶領幼兒聽音樂完整玩游戲。活動延伸:幼兒熟悉游戲后,可請幼兒輪流當漁翁,增加幼兒的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