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下冊 解決問題 ,
教學內容:(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二年級下冊)第4頁例1,第5頁例2及相關習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結合現實生活中的具體情境理解加減法兩步運算知識,理解小括號的作用。提高學生收集信息、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感受運用加減法兩步運算知識解決生活中數學問題的過程,掌握運用加減法兩步運算知識解決問題的方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在幫助動畫人物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驗到助人的樂趣,愿意積極克服數學生活中遇到的困難,并學著欣賞他人,尊重他人。
教學重點:
培養學生用兩步運算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難點:
掌握小括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故事引入,激發興趣。
從前,有個非常老的木匠。他的木工活動做的非常好,可是他沒有孩子。他非常渴望能有一個自己的孩子。于是他就用木頭做了一個木偶,可是木偶沒有頭腦,也沒有心,它不是一個真正的孩子。有一天,小木偶遇見了一位神仙,神仙告訴它只要能發現并解決身邊的問題就會有頭腦,只要學會了幫助身邊的人就會有一顆真正的心。小木偶聽了馬上高高興興的出發了,你們想知道它到哪去了嗎?你們愿意幫助它解決問題,讓它變成一個真正的孩子嗎?
這節課,我們就和小木偶一起來解決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
1、教學例1
師:小木偶先來到了游樂園,它看見很多小朋友在看木偶戲(出示例1主題圖)。它在這找到了一個數學問題。請大家認真觀察,猜猜看它發現了什么問題?
(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歸納)
板書問題:原來有22人在看木偶戲,走了6人,又來了13人,現在看戲的有多少人?
(讓學生分組討論算法,然后匯報)
學生回答的方法可能有:
方法一:22+13=35(人) 35-6=29(人)
22+13-6=29(人)
方法二:22-6=16(人) 16+13=29(人)
22-6+13=29(人)
方法三:13-6=7(人) 7+22=29(人)
13-6+22=29(人)
學生在匯報不同的算法,說出自己的想法,引導他們列出綜合算式。
2、教學例2
師:在大家的幫助下,小木偶終于有了真正的頭腦。于是它又出發去尋找一顆真正的心。這次它來到了面包房(出示例2主題圖),你發現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學生先獨立思考,在全班交流)
板書:面包房的師傅做了54個面包,左邊的小朋友買走了22個,右邊的小朋友買走了8個,還剩多少個?
(讓學生先討論,再匯報)
學生可能出現的方法有:
方法一:54-8=46(個) 46-22=24(個)
54-8-22=24(個)
方法二:8+22=30(個) 54-30=24(個)
師:第二種算法怎樣改寫成綜合算式呢?大家在練習本上試試看。
學生可能會將方法二的算式改寫成:54-8+22,還可能會將算式改寫成8+22-54,讓學生討論這兩種方法行不行?
師:我們必須將54放到前面,而又要先算8+22該怎么辦呢?你們需要幫助嗎?
師:小木偶終于找到了需要幫助的人,它告訴大家一個好方法:如果想改變運算順序,先算后面的,再算前面的,可以在先算的算式外面填上小括號。小括號的作用可大了,小朋友們只要看見它,就要先它里面的算式。那我們應該列出一個怎樣的綜合算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