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小學二年級數學厘米和米教案
重點難點: 學會測量物體的長度課前準備: 掛圖,實物投影儀教學過程: 一、引入課題 師:上節課,我們已經初步認識了線段,懂得了線段有長短之分。這節課我們來學習怎樣畫指定長度的線段和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板書課題) 請大家猜一猜:要量、畫線段應該用到什么工具? 指名回答,引導學生說出“刻度尺”。 教師檢查全班同學是否準備了刻度尺。 二、探索新知 1.學習量物體的長度 ⑴觀察、初步感知 出示課本例題“量一量” ①測量物體的長度時,這個物體的一端要對準“0刻度線”。 ②看物體的另一端對準哪一條刻度線。 ⑵演示,直觀感知 ⑶操作、親自體驗 讓學生量一量自己數學課本的長度。(大約幾厘米) 學生量完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展示、交流。 2.學習畫指定長度的線段。 ⑴觀察、初步感知 出示課本例題“畫一條4厘米長的線段” 先讓學生認識觀察圖,再讓學生議一議:畫指定長度的線段要注意什么? 小組討論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通過全班交流,使學生進一步體會從尺的刻度0開始畫到刻度4的地方。 ⑵演示,直觀感知 在畫線段時,一定要在線段的兩端表示出端點。 ⑶操作、親自體驗 讓學生畫一條長6厘米的線段 學生畫完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三、鞏固練習 1.想想做做第1題 讓學生通過觀察,判斷題中測量方法的正誤,從而掌握正確的方法。 2.想想做做第2題 先讓學生量一量,再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3.想想做做第3題 教師指出:今后遇到量線段或者物體的邊的長度不正好是整厘米時,就可以用“大約”來表明長度。 四、全課總結板書設計: 學畫、量線段練習設計: 一、量一量 1.量一量你的筆盒的長大約是幾厘米。 2.量一量你的一支鉛筆的長大約是幾厘米 3.量一量你數學練習本的長大約是幾厘米 二、畫一條長3厘米的線段教后記:參加備課人員
開發區小學 二 年級 數學 科目集體備課教案課題:厘米和米
本課初備
課時
共 5課時,本課第3課時
個人復備欄
吳兆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初步認識長度單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長度概念。 2、使學生初步學會用刻度尺量物體長度的方法,學會用直尺畫定長線段。重點難點: 認識長度單位厘米課前準備: 直尺教學過程: 一、復習。 1、 下面哪些是線段?哪些不是? 2、 小結:線段必須是直的,而且還要有兩個端點。 二、新授。 1、 引入新課: (1)請同學們看一看自己的課桌的寬。 提問:你們覺得這條邊有多長?再說說你是用什么方法得知的? (2)提問:想一想為什么他們說的數不同? (3)小結:為了更加準確,我們一般情況下用尺子來量一量最好,要量出物體的長度,首先要認識尺上的長度單位,這節課我們先來認識較小的長度單位“厘米”。(板書課題) 2、 認識厘米 (1)觀察尺上的“厘米”刻度。 出示米尺圖,告訴學生: 這是米尺的一部分,它上面一個又一個的刻度叫刻度線,刻度線的數字表示所對應的刻度長多少,看左端的刻度數字寫著“0”。聲明刻度由此開始,從0到1是1厘米。從1到2也是1厘米……每一個這么長就是1厘米。(板書:1厘米)那么從0到3的長度就是3厘米,從0到7的長度就是7厘米。 (2)看刻度回答:“0”在哪里?0到1的長度是幾厘米?1到2是幾厘米?3到4呢?從刻度0到5是幾厘米?從0到10呢? (3)請學生用食指、拇指比劃一下1厘米有多長。 (4)請每位學生觀察一下2厘米、5厘米各有多長,再用手比劃出它們的長度。 3、教學量一量。 (1)出示一支鉛筆。 (2)教師邊講解,邊示范:將鉛筆的一端與尺子的0刻度對齊,鉛筆的右邊對著刻度幾就是幾厘米。 請學生說一說鉛筆的長度。 (3)想一想:在量的時候為什么鉛筆的左邊要對準0刻度?不對齊行嗎? (4)打開書第51頁,學生看書將例題中括號填完整。 小結:在量物體長度時,一般要把物體的左端與尺子锝刻度對齊,再看物體的右端對著幾就是幾厘米。 4、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 (1)提問:紅線長幾厘米?是整厘米數嗎?那么它接近幾厘米?為什么?藍線呢?為什么接近8厘米? (2)小結:在我們量一條線段或物體的長度時,不一定是整厘米數,只要接近幾厘米,我們就說它大約幾厘米。 5、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1)教師示范,學生觀察。 分三步畫:先對著0刻度,點出一個端點。 從尺的0刻度開始,畫到所要的刻度4。 (2)學生按這樣的方式試一試,畫一畫。 (3)提問:我們怎樣畫一條線段? 5、 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學生獨立完成。 三、鞏固練習。 1、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1)學生估計。 (2)再測量。 (3)同學間交流數據。 2、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板書設計:新課標第一網 認識厘米練習設計: 1. 量比較短的物品,可以用( )做單位。 2. 知道物品的長短,可以用( )來量。教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