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師版小學二年級數學下冊解決問題教案
解決問題第1課時解決問題(一)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73~75頁例1、例2及課堂活動。
【教學目標】
1能運用兩三位數加減法的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掌握分析解決這類問題的多種方法。
2初步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3滲透數學來源于生活的思想,體會數學的價值。
【教學重點】
根據已知信息分析問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根據相關的信息提出相應的問題,合理靈活地解決問題。
【教學準備】
實物投影儀、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教師:我們班的彭遠是個愛學習的孩子,他今天來到書店,準備買一本字典和一套書。(出示例1圖)
提問:一本字典和一套書的價格分別是多少元?你能根據這兩個信息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呢?
學生可能會提出:
①買1套書比1本字典貴多少元?
②買1套書和1本字典共要多少元?
提問:怎么解決這些問題呢?
學生口頭列式解決問題,從而復習加減法的一步計算問題。
(2)彭遠手里拿出100元遞給售貨員。
教師:看到彭遠買書的情況,你想到了什么?
學生可能有以下回答:
揭示課題:說得好!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幫彭遠解決這樣的問題。
板書課題:解決問題。
二、探究新知
1教學例1
(1)小組探究:小朋友幫彭遠算一算,要買1套書和1本字典,售貨員應找給他多少元呢?試著把你們討論的每一步算式寫出來。學生匯報交流,并在投影儀上展示算法,可能得到以下3種:
方法1:100-27-43=30(元)
方法2:100-43-27=30(元)
方法3:27+43=70(元)
100-70=30(元)
(2)理清思路,明確方法。
提問:能解釋一下你為什么這樣算嗎?
指名讓學生解說每一種方法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
(3)小結。
要求應該找回多少元,我們可以從100元里依次減去1本字典和1套書的價錢,用連減法計算;也可以從100元里減去1本字典和1套書的價錢之和,先算加后算減。無論用哪種方法,這道題都需要計算兩步。
2教學例2
(1)教師:彭遠不僅愛學習,而且還是家里的賬房先生呢!你瞧,他把爸爸媽媽的收入、支出都記在賬本上了。出示表格:4月1日到15日的收支記載。
4月1日 爸爸工資收入920元
4月1日~14日 支出680元
4月15日 媽媽工資收入970元
4月15日~30日 支出550元
結余
提問:從表中你知道了彭遠家收支的哪些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
怎樣求出4月1日至15日彭遠家結余了多少元呢?
獨立嘗試解決,全班交流得出以下方法:
920-680+970920+970-680970-680+920
(2)在表中補充4月15日~30日的支出記載。
提問:現在又告訴了我們什么信息?可以解決什么問題呢?
當學生提出“到30日還有多少元”時,教師說明:“到30日支出后剩下的錢就叫做結余!
(3)小組探究:現在已知15日~30日支出550元,你能幫彭遠算出4月份的最后結余嗎?
小組代表匯報,展示各種方法:
小結:剛才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理解,采用了不同的方法幫彭遠同學解決了4月份他家的收支結余問題,真能干!
提問:你們看,彭遠家4月份的收入和開支合理嗎?為什么?
教師:彭遠家一個月的工資除了安排生活開支外,還有一部分結余,說明他們家的生活安排合理,也許這也有彭遠這個小賬房先生的功勞喲。我們學好了數學,也可以當好家里的小助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