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認識除法》導學案蘇教版
教學內容:教科書48—50頁的內容
教學目標:
1.經歷從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過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
2.培養積極參與數學活動的情感,并進一步學習與同學合作交流。
教學重點:初步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難點:在平均分的活動中抽象出除法算式,讓學生理解除法的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圓片、小棒等。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讓學生初步體會除法的含義。
1.教學書上第48頁的例題。
(1)創設情景,提出問題(指導看書上的插圖)
講述:同學們,周末你們會外出活動嗎?今天就有一群小朋友組織外出爬山,他們決定坐纜車去山上游玩。從圖中你知道了什么?(學生回答后板書:6個人 每輛車坐2個人 要坐( )人。)
(2)引導學生主動探索,解決問題。
提問:你知道要坐幾輛纜車嗎?你是怎樣想到的?
小組合作交流,示范扮演。
(3)教學除法算式
j講述:6個小朋友,每輛車坐2人,問我們要坐幾輛車。這樣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怎樣寫算式呢?共有6個小朋友,先寫6,再寫÷(介紹除號,指導寫法)每輛車坐2人,就在除號后面寫2,剛才你們已經想出來了要坐3輛車,接下去怎樣寫?(邊講述邊板書: 6÷2=3)
k介紹除法算式的讀法。
l提問:結合這道例題說一說在這個除法算式中,6、2、和3各表示什么?
教學第48頁的“試一試”
讓學生看圖、讀題、獨立完成。訂正后提問:結合這道題,說一說在這個除法算式里,12、3、4 各表示什么意思?
小結:把幾個物體每幾個一份地分,求分成了幾份,可以用除法計算。
二 、繼續教學除法的含義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1.教學第49頁的例題。
(1)讓學生觀察和閱讀例題
提問:你從這道題中知道些什么?
(2)小組合作學習,探討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最后把結果板書到括號里。
講述:6個小朋友植樹,平均分成3組,求每組有幾人,也可以用除法計算。誰能寫出除法算式?(學生回答后板書:6÷3=2)結合這道題,說說這個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介紹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稱。
2.教學第49頁的“試一試”練習題
學生獨立完成后與同桌交流,說說這道除法式表示的實際意義。
2、小結:把一些物體平均分成幾分,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計算。
三、組織練習,加深對除法意義的認識
做第50頁的“想想做做”第1、2、4題。
學生獨立完成,并與同桌交流括號內填什么數,這個數是用什么方法得到的。
在小組內交流,說說填寫出來的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四、全課總結
提問:小朋友,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你們用什么方法學會了除法?你認為怎樣的問題可以用除法計算?
五、課堂作業:“想想做做”第3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