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案-還口語交際的生活之源
一、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口語交際的新理念:“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必備的能力,應在具體的口語交際情境中,培養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然而,現階段許多小學生在口語交際時,只會當一名機械的聆聽者或簡單的回答問題的說話者,失去情境,失去感染力,失去興趣,不愿表達交流,更不用說樂于表達交流和善于表達交流了。這是人們對口語交際的重視不夠,理解偏頗造成的。如:一方面,忽視口語交際情境的創設,簡單機械地理解為“聽”和“說”的訓練,只重口語交際的工具性,輕人文性。另一方面,忽視學科的整合和日常生活口語交際的指導,片面地認為口語交際只是口語交際課的任務,甚至認為是成人以后的事。《語文課程標準解讀》中強調要利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1、 口頭語言這一最便捷的交際工具,更經常地擔負起每個社會交際的效率,甚至成敗的重任。較強的口語交際能力也成為了每個社會人適應現代社會交際最基本的能力需求,作為培養未來社會人才基礎語文素質的小學語文教學,理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2、 教學內容切合學生學習生活和今后的社會交際,通過訓練,規范學生口頭語言,培養其基礎口語交際能力和基本正確的交際態度與語言習慣,體現出基礎性、發展性和交際性。教學中模擬社會生活交際創設情景,形成良好氣氛,讓學生在這樣的情景中產生交流欲望,自由無拘無束地參與,只有這樣,學生的個性創造思維能力才能得到充分地發展,從而提高教學效率,達到口語交際的要求。
3、 借生活創設口語交際情景。教師要善于創造條件,讓學生把豐富的生活實踐與口語交際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象日常社會口語交際那樣互為對象,構成交際關系,并模擬生活實際雙向互動地進行訓練,體現出口語交際訓練的特點,切實鍛煉和發展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4、 擬競賽,促進口語交際的升華。課堂競賽活動學生非常喜歡,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多種感官參與學習,如第二環節“演一演”看誰演得好,在訓練學生口語交際的敏捷性、邏輯性、深刻性和語言表達的規范性、條理性等,逐步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語言習慣和交際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