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劉景文》教學片斷設計
生:好!
老師范讀,學生邊聽邊用“︱”標出句中停頓的地方。
贈劉景文
荷盡︱已無︱擎雨蓋,
菊殘︱猶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須記,
正是橙黃︱橘︱綠時。
學生自由體會讀。
學生個人比賽讀,小組比賽讀。
學生齊聲朗讀。
師:會背了嗎?誰來背一背。
老師指名背,找學習伙伴,互相背誦。
學生齊背。
課內延伸
過渡:除了這首詩,你還知道哪些描寫秋天的詩歌,背給大家聽聽,好嗎?
指名背誦,教師相機指導,背得好為他鼓掌,背得不好,指導后再背一遍。
師:還有許多同學想背,可是現在沒時間了。感興趣的同學課后去背。下周我們舉行一次古詩朗誦比賽好不好?
生:好!(聲音響亮)
作業:把詩中描寫的內容用彩筆畫出來
教學評析:
借助多媒體課件,調動學生視覺,聽覺感受,形象感知詩中所描繪的景色,從而讓學生進入古詩所描繪的情境中。這樣,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為后面各環節的教學做好了鋪墊。
自主讀和互動聽讀相結合,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讀課文,做到不漏,不添,讀得準確。
學生通過開火車,搶讀的形式鞏固了生字。搶讀時,不僅學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而且聲音響亮,活躍了課堂氣氛,由此可知是一種收效好,深受學生歡迎的認字形式。
讀讀背背,重在培養語感。低年級的學生以感性認識為主,因此在指導朗讀時,采用帶表情范讀,學生聽后直觀感悟應該用什么的語氣讀,然后讓學生模仿表情與語氣朗讀來體會文感,培養語感。
在學生背誦課外學會的古詩時,把課堂上學到的朗讀方法運用到其他古詩的朗誦上,進一步鞏固了古詩的朗讀方法,也使學生感受到朗讀古詩與朗讀別的文章是不一樣的。
本節課融視聽、認讀、朗誦于一體,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課堂上出現了多次高潮。學生在民主、快樂的氣氛中學懂了古詩,增長了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