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說課設計
重點句: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誰來讀讀這句話,把小猴子著急的神情讀出來。(多讀幾遍)
齊讀,看哪只猴子最著急。
2、談話:小猴子爬上葡萄架,他吃到葡萄了嗎?(吃到了)從哪讀出來的?
課件展示:小猴子聽了,什么也沒說,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
解決問題:小猴子聽了小松鼠,小兔子的話,為什么還大口大口地吃起來呢?
談話;大口大口吃說明他吃得怎么樣?(投入、津津有味、開心、香等)
有感情朗讀這一句話。
“讓我們也伸手摘下一顆嘗一嘗,味道怎么樣?”用課文里的話。(啊,真甜)
“發自內心的還不夠,再來一遍。”
齊讀最后一段。
3、還有不明白的問題嗎?
讀是閱讀教學的重中之重,本環節的設計,我摒棄了面面俱到的分析,抓住了重點詞句,讓學生入情入境,自讀自悟。尊重了學生的個性,給學生充分的讀書時間。
五、表演遷移,創新學習
熟讀課文后,采用課本劇表演的形式,把自己領悟到的課文內容、情感,通過自己的語言、動作、表情小組合作表演出來。表演過程中,學生大膽創新,用自己的肢體語言把小動物們的神態、動作、表情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語言上也有所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從而也體現了閱讀教學“整體——部分——整體”的原則。使學生學得愉快,學得輕松。
六、口語互動,明確故事的教育意義
談話:看了這些可愛的小動物們,你們有什么話想對他們說?或者有什么建議提出來。
如:“小狐貍,你太狡猾了,自己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小狐貍說:“我以后再也不狡猾了。”真正做到口語互動。
學生還可能會說:
1、小猴子,你敢于親自嘗試,我真佩服你。
2、小松鼠、小兔子,你們再不要隨意輕信別人的話,遇到事情要親自嘗試等等。
“你有沒有話要對同學們說?”(如,希望你今后不要一遇到難題,就問老師,問同學,要敢于親自嘗試。)
(讓學生在相互溝通中,能聯系生活實際,明確文章的教育意義。同時也訓練了口語交際能力。)
教學反思
〈一〉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的真正主人。在課堂教學中我建立了一種和諧、平等、民主的師生關系,使學生能盡情地參與和表達。贊賞是促進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添加劑。課堂上老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表揚,不要吝惜贊許的微笑。教學中我不僅用語言激勵,比如:“你真棒,你又給了老師一個驚喜。”“你可真了不起”等;還要運用肢體語言,如點頭贊許,和學生握握手,親切地拍拍學生的頭。通過這些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老師對他的欣賞,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二〉以讀為本,自讀自悟。教學中我采用個別讀、評價讀、表演讀多種讀書方式,調動每個學生讀書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感受,深入體會了文中小動物的心情及思想,讓學生自己的感情體驗代替了整齊劃一的朗讀指導。
〈三〉啟發想象,加深感悟。〈課程標準〉對低年級的閱讀有明確要求: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去獲得情感體驗,感受語言美。教學中,我結合“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這句話,用生動的語言對葡萄的形、色、味進行渲染,引發學生對葡萄成熟后那誘人的情景的想象,加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四〉以演促讀,鼓勵創造。本文是一則篇幅較長的童話,而童話這類課文特別適合學生表演。所以我采用了個性化教學,用朗讀和表演代替老師的講解和分析,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入情境表演,激發學生的興趣,引導讀中學,演中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