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的和甜的教案設計(通用2篇)
酸的和甜的教案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分角色表演課文。
2、懂得做事要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過程:
一.導課:看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么?葡萄架上結了一串串紫紅色的葡萄,吸引來了許多的小動物。他們有的說葡萄是酸的,有的夸葡萄是甜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17課《酸的和甜的》。(板書課題)請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1.到底是誰說葡萄是酸的,誰又夸葡萄是甜的呢?請同學們自瀆課文找出答案吧。要求:借助樹葉上的拼音,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并標出自然段,找出與其對應的插圖。
2.檢查讀書情況。師相機板書:
狐貍
小松鼠 小猴子
小兔子
三.再讀課文,探究原因。
同是這些葡萄,為什么有的說它酸,有的卻說它甜呢?我們一起來看看為什么吧?
(一)我們首先弄清狐貍為什么葡萄是酸的吧?請同學們齊讀第一自然段。
1.問:狐貍想吃葡萄嗎?你從哪些地方看出它想吃?
2.狐貍吃到葡萄了嗎?為什么沒吃到?這時它的心情會怎
樣?(饞極了,氣極了)。在這種情況下,它又是怎樣說的呢?(指導讀狐貍說的話)。現在你明白狐貍為什么說葡萄是酸的嗎?(摘不到、狡猾)
(二) 原來是這樣啊!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可是小松鼠、小兔子為什么也認為葡萄是酸的呢?你們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誰把找出來的句子讀給大家聽?你覺得它們也認為葡萄酸的原因是什么?(輕信、老實)
師:噢!原來它們倆太傻了!輕易相信了狐貍,上當了。所以也跟著認為葡萄是酸的。
(三) 它們倆把“葡萄是酸的”告訴了小猴子,小猴子相信了嗎?
它反而說葡萄是甜的,為什么?請同學們分角色來讀4、5、6、7自然段。注意讀出不同的語氣來。
1.師:那么,小猴子為什么說葡萄是甜的呢?(嘗了、聰明)。書中是怎樣寫小猴子爬上葡萄架的? 比較:
課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性急)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書中又是怎樣寫小猴子吃葡萄的?比較:
課件: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甜)
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2.師:真甜啊!小兔子、小松鼠嘗了以后也說什么?
生:“啊!真甜!”
(四)再現課文,升華中心。
同學們說得都非常好。現在請大家合起課本,想一想,我們該怎樣通過我們的表情、動作、語言把這個有趣的故事演給大家看?(分角色演)
師:老師還有個難題想請你們幫忙。以后,我要是遇到了不了解的事物,想了解它,該怎么辦呢?(引導學生說出要嘗試)
師:好,我就這么辦!對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要想了解的話就嘗試一下。謝謝大家!
板書設計:
17.酸的和甜的
摘不到 狐貍 小猴子 嘗
輕信 小松鼠
小兔子
酸的和甜的教案設計 篇2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是一個生動有趣的寓言故事,是以連環畫的形式編排的,共分為8個自然段。在這個短短的寓言故事里,蘊涵著豐富的內涵和深沉的人生哲理。值得每一個人去咀嚼。語言生動活潑有趣,是小孩子喜歡的形式,是適合進行感悟教育的好文章。教學時,可以借助連續的插圖,閱讀課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內容。通過仔細觀察每幅圖中幾個動物的神態、動作,想象他們的語言,猜猜他們的心理,并練習有感情地朗讀以達到體會深刻道理是本課的宗旨。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流利的朗讀課文,明白課文內容大概內容。
2、有感情朗讀課文的能力,讀出不同語句應表達出的語氣,培養學生分析的能力。
3、通過學生對課文的理解,讓學生討論“你是怎么看這四位動物伙伴的”。
4、通過對課文的學習,學生能懂得做事要敢于親自嘗試的道理。
教學重點:
1、掌握本課要求認識的9個生字。
2、正確朗讀課文,從小動物的對話、表情中體會它們的性格特點。
教學難點:
讀出不同性格特點的小動物的說話語氣,感悟做事要敢于親自嘗試的道理。
課前準備:
生字圖片、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小朋友,上課之前咱們先來猜一則謎語好嗎?生:(好)彎彎樹彎彎藤,藤上掛著水晶鈴,水晶鈴密密層,有的紫來有的青。你們知道是什么嗎?(生:葡萄)喜歡吃葡萄嗎?(喜歡)我們今天就學習一篇小動物們吃葡萄的故事,出示課題:《酸的和甜的》我們一起來讀讀課題,生齊讀課題,出示“酸”字的生字卡片,我們一起來讀讀這個字“酸”。
二、 初讀文本,學習生字
1、這是一篇連環畫故事,想自己讀一讀這個連環畫嗎?那就自由地讀一讀吧!遇到不認識的字就請教課文下面的大樹葉或身邊的小伙伴吧! (生讀課文)
2、老師看你們讀書可真認真,讀通了嗎?那就讀給你的同桌聽聽吧!你讀一段我讀一段,互相當小老師,檢查是否讀準了字音。
3、會讀了嗎?出示幾句帶生字的句子,哪位勇敢的孩子來讀讀?抽查讀。師生指出讀錯或讀不準的字,要想讀通課文還得先把生字寶寶抱回家才行。
4、出示葡萄架。 看!9個生字寶寶都戴著帽子跑到葡萄架上來了!看他們多神氣呀!他們都干什么來了呀?哦!原來他們說:“誰能很快很準地叫出我們的名字,誰就可以把這爽口的葡萄摘下來,把我們抱回家了。”看出來了,大家都等不及了。那就趕快準備吧!
5、指名拼讀容易讀錯或難讀的音節,如“萄、貍、硬、串、迫”。去掉了帽子,能很快很準地認出來嗎? 指名認讀生字,開小火車認讀,開大火車認讀,可順讀倒讀。說說你們是怎么記住這些生字的,生交流識字方法,(熟字加偏旁、拆部件換偏旁、猜字謎等如:小白坐汽車就是“迫”,兩個人站在少林寺門前就是“待”)葡萄說,你們學習這么認真,瞧我也成熟了,上來摘葡萄吧。指名生摘葡萄。
6、你們可真能干,這么快就認識了我會認的生字,看看課后我會寫的生字,自己先來讀讀,說說你有什么好辦法記住它,生交流。注意告訴的“訴”和兔子的“兔”不能少一點。
7、這么快就把生字寶寶抱回家了。高興嗎?
8、課文的四個小動物也可高興了,他邀請我們走進童話故事,我們來一起讀讀課文,好嗎?(師生共讀課文)
9、是呀葡萄是甜的,可狐貍為什么硬要說葡萄是酸的呢?我們下節課接著學習。
10、小朋友認字讀課文的本領這么高,不知道寫字的本領怎么樣,這節課我們來寫一個詞“告訴”能把這兩個字寫好嗎?告訴老師你有什么好辦法?打開書好好觀察觀察。需要老師指導嗎?
三、指導書寫
“告”字用字謎來記,一口要掉牛尾巴,上面“牛”不出頭。
第二課時
一、回顧課文,識字導入
1、談話:小朋友們,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17課《酸的和甜的》。
2、卡片復習生字(個別讀、齊讀)
3、引入:讓我們重新回到這么誘人的葡萄架下,去看看葡萄架下發生的故事吧!(出示范讀)
4、提問:故事中誰說葡萄是酸的?誰又說葡萄是甜的?
5、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讓我們展示一下咱們的朗讀水平,這是一篇連環畫,每一段都和連環畫相對應,你們看這幅圖指的是哪一段(師出示第一幅圖,對應讀第一段,出示第二幅圖,指名讀第二段,第三段……)
6、邊看圖邊讀故事可真有意思
二、圖文結合,朗讀感悟
1、故事是有四個小動物的對話和心理活動組成的,你們出個建議,應該怎樣讀呢?(分角色)分角色之前,先來了解每一個小動物的特點和語氣,你們怎么看這只狐貍?(聰明,狡猾,很壞)
(1)你們看,小狐貍在干什么?(看圖)
(2)那書中是怎么寫的呢?誰愿意為大家讀一讀?
(3)小狐貍摘不到葡萄心情怎樣?現在,請大家看屏幕,自由讀一讀這句話,看誰能把狐貍的樣子讀出來。
課件出示 句子:他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可是一顆也沒摘到。 (學生自由練讀句子。指名讀)
小狐貍望著那誘人的葡萄,一會兒轉來轉去,一會兒跳起來摘葡萄,他心里會想些什么呢?
(4)這時,小狐貍又說了什么呢?請大家自由讀那話,想怎么讀就怎么讀,也可以加上表情和動作。
2、學習4到第7自然段。
小猴子呢?誰來讀讀小猴子的句子
(1)指名讀一讀第四自然段。
(2)小猴子看見架上一串串紫紅紫紅的,水靈靈的大葡萄,他迫不及待地爬上了葡萄架。我們還可以說小猴子怎樣地爬上葡萄架呢?
出示: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猴子爬上葡萄架,這兩句你喜歡哪一句呢?
為什么?
誰愿意把猴子迫不及待的樣子讀出來呢?
(3)可正當小猴子摘下一串葡萄要往嘴里送時,小兔子來了,他是怎么阻止小猴子的?這只熱心的小兔子多著急啊,誰能學學他?
(4)同樣是寫小猴子吃葡萄,你認為哪句話更好呢?讀一讀,同桌討論。
出示:1、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來。2、小猴子吃起葡萄來。
(5)小松鼠和小兔子見小猴子吃得這么香甜,也忍不住了,摘下一顆放在嘴里,生接:啊!真甜,哪組同學愿意讀給大家聽,其他同學評一評誰讀得最好?
3、學習2、3自然段。
小松鼠和小兔子為什么一開始認為葡萄是酸的?學生自由讀課本的2、3自然段,把小松鼠心里想的用線劃出來。指名讀一讀。
4、可是后來小松鼠和小兔子也吃到了香甜的葡萄,這時它們產生了一個問題,你們想知道是什么問題嗎?請看第8自然段。
三、實話實說,深化明理
1、他們真不明白葡萄明明是甜的,狐貍為什么硬說葡萄是酸的呢?你們明白嗎?
2、小朋友們可真了不起,小松鼠和小兔子不明白的問題,你們都知道了。這些小動物都很可愛,想對他們說點什么嗎?(出示:我想對——說——)
四、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出小動物們的語氣。
五、情趣導入,指導寫字。
1、還有很多小朋友想對他們說,我們可以把想說的寫下來,給他們送去,不過,首先得寫好他們的名字。
2、出示狐 貍 猴
說說你發現了什么?
哪些地方要對小朋友“友情提醒”一下?
3、范寫、練寫、評議
六、課拓展延伸、培養能力
1、說:請把這個故事說給你的家人或朋友聽
2、演:請與小伙伴合作,加進你的想象,把這個故事演一演。
板書設計
狐貍
小松鼠 小猴子
小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