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教學設計案例
2、孩子們,我們會寫詩作畫!題目是——假如
3、小組展示:配樂朗誦。
結束語:孩子們,雖然我們沒有馬良那樣的神筆,但是我們每一個孩子都有一顆愛心,孩子們,讓我們心中的愛溢滿我們這個可愛的世界吧!
六、課外閱讀《假如沒有灰塵》。
教學反思:《假如》是一首文字優(yōu)美、清新活潑,充滿濃濃的兒童趣味的詩歌。
課前,我讓孩子們反復觀看了動畫片《神筆馬良》,讓馬良的故事根植于孩子們心中了。在本堂課的教學中,我借題傾情,讓孩子們由課題描繪心中誕生的情景(并用簡筆畫繪出于黑板上),接下,孩子們快樂、向往、急切之情應運而生了,就此進入詩歌的初步感知。又以記憶字詞,體驗情感,為感情誦讀鋪墊。
教學之亮點:我以字詞串文,讓孩子們的情感覆蓋詩歌,點燃了朗誦與孩子們思維的火花。如:“假如,現在老師送你一支馬良的神筆,你最想用它來畫什么?”孩子們各抒己見——— “我要畫顫動的心———讓陳博同學的奶奶復活; “我要畫一個聰明的腦袋”;我要畫一雙有力的手;我要畫一只只的和平鴿……孩子們創(chuàng)新思維迸發(fā)出了火花!課后,我設計了“我們會寫詩”的環(huán)節(jié),讓孩子們嘗試寫詩歌。孩子們一瞬間炫亮起了許多精彩的假如,旋即蹦出了我等待著的、我驚訝的稚嫩詩句,并啟發(fā)了孩子們關愛他人、關愛生活、關愛環(huán)境。
另課文中四次出現了“假如我有一枝馬良的神筆”一句,我重點指導孩子們了讀出不同的語氣,孩子們在朗讀時,語速時而舒緩,時而急促,聲音時高時低,時重時輕,讀出了不同的效果,每個孩子們根據不同的理解,也讀出了自己獨特的感受。語文課本首先不是教本,而是讀本。在教學中,我展示讀書過程、滲透讀書方法、明確讀書目標,并讓孩子們超越文本、超越了作者。如教學第一小節(jié)時,我引導孩子們對“縮著身子,輕輕嘆息”用簡筆畫直觀感受,把自己當成詩中的小樹,產生情感共鳴,讓孩子們與小樹融為一體,想象品味 ——這催開了孩子們的有聲的語言和深深的情感!
然我也有許多遺憾,我忽而記起這樣的話語:教學因遺憾而美麗!如:自己在教學中需揣摩孩子們的心智,讓他們循著思維的藤慢慢盤上課堂中靈與魂的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