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談體驗式學習方式──《清澈的湖水》教學談
師:還有沒有更好的辦法?
生:我想,可以在公園的門票上寫上“愛護環境,從我做起。”
生:我寫信給公園管理處,讓他們在湖的上空掛幾個氣球寫上愛護環境的條幅。
師:大家想得辦法真好,大家懂得了愛護環境,我想同學們肯定都能像小潔那樣做的,甚至比小潔做得還要好。
正因為學生有生活經驗,才有了他們課上的各抒己見,在教學中教師尊重學生的選擇,尊重學生的體驗,尊重學生的個性主張,選擇適合學生個體發展需要的方式,煥發教學的一片藍天。
《清澈的湖水》第一課時教學談
一、感悟自得,激發情感
指導學生整體感知課文,并通過有效的小組合作學習后,匯報自己所喜歡的句子,談自己的感受,教師只作引導。讓學生通過有目的、多形式的反復朗讀、默讀及配音等閱讀實踐,充分感知山石的有趣、湖水的清澈和小魚的可愛。根據小學生的思維品質,采用了多媒體等形象化的教學手段,創設情境,讓學生進一步感受大自然的和諧與美麗,再次讓學生通過朗讀把體會表現出來,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知情明理。
二、文圖轉換,情境再現
本課在學生充分感知大自然的美后,讓學生把心目中的清澈的湖水畫出來。意在培養學生想像力,引發濃厚的學習興趣,情境再現,表現學生對課文的獨特感受,強化記憶,進一步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為深化主題作好鋪墊。
板書中文圖結合,既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規律,又體現了濃濃的人文性,讓嚴肅的主題變得親切可近,童趣十足,使學生從板書中受到熏陶感染,從而激發學生保護大自然的情感。
三、讀議結合,深化主題
抓住關鍵的詞語進行讀議,讓學生結合課內外知識,聯系上下文充分理解‘皺紋”、“企盼”等詞語,并在讀中體悟到保護大自然要從我做起,從小做起,從現在做起。
第一課時
一、復習回憶,整體感知
1、上節課,我們練習了把課文讀通順,把字音讀準確,老師想檢查同學們學得怎么樣。
分小組認讀詞卡:
2、讀了課文后,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
生1:我覺得小潔是個愛護環境的孩子。
生2:覺得小魚兒很可愛。
生3:我覺得課文寫的景色很美。
生4:我覺得那些山石很怪。
二、自主合作,感悟自得
1、生自由讀課文,看哪些句子寫得景很美,你很喜歡,你就把它畫下來,再在小組里對同學說一說。
(師相機板書:讀 畫 說)
2、全班交流,師相機點撥
⑴ 當學生說到“我很喜歡‘看,那邊的山石像一只正要起跳的青蛙,這邊的山石像一只展翅欲飛的雄鷹,半山腰的石龜、石兔好像正在賽跑呢!’”時:
① 讀著這句話,你好像看到了什么?感覺到了什么?指名說。
② 這有趣的、奇形怪狀的山石就在你們課本的插圖里,請同學們再邊讀寫山石的句子邊看圖,找一找,認一認。
③ 大屏幕出示放大山石像圖引讀。(生齊答),這邊的山石像──(生齊答),那邊的山石像──(生齊讀),半山腰的──(生讀)!
④ 這樣的山石能不討人喜歡嗎?來,讓我們帶著喜愛的心清來讀一讀這句話吧!生齊讀。
⑵ 當學生說到句子“湖水像一面鏡子,映出了藍天、白云,還有變幻的山巒”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