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親和鳥》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父親一生最喜歡樹林,還有愛唱歌的鳥。”這第一句,就明白地告訴我們,父親和鳥的關系不同尋常。讀著課文,你會感到父親真是“神了”,他簡直就是一個鳥類專家,他的話和鳥的活動配合得那么默契,他和鳥是那么親密無間,好似一家人。
本文題目是《父親和鳥》,但作者并沒有寫“父親”是怎樣保護鳥或為鳥的生活環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過敘述“父親”對鳥的深層了解來表現“父親”的愛鳥。課文通篇是“我”和“父親”關于鳥的對話,從“父親”的話語中我們發現,他通過看動靜、聞氣味就知道林中有鳥,還知道鳥兒什么時候愛唱歌,什么時候最容易受到傷害。“父親”可算得上是鳥的知音了。而“知鳥”,不正是對鳥深深的愛嗎?課文最后說,“我真高興,父親不是獵人”。多么稚氣又多么純真,誰說 “我”不會像“父親”那樣知鳥愛鳥呢?
不知你有沒有這種感覺:閱讀本文,就像溫習著一個古老而真切的童話,讓你領略到人與自然本應是十分和諧、十分融洽。反復誦讀,用心體味,相信你對本文會有更多更深的感受。
學習目標
知識與能力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8個字。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練習用“我會讀”中的詞語說句子。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
2、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態度,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會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的方法。
2、在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自主學習。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教學難點:體會“父親”的愛鳥之情和“我”的護鳥心愿。培養學生愛護動物的態度,以及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學情分析
學生在學習了本單元的前面幾課后,已經基本形成了愛護動物的態度,具有了一定的熱愛大自然的情感。因此學習本課在理解感悟內容方面會更加得心應手。教學本課時,學生已經在前面學過許多識字的方法,自己能夠用學過的方法進行識字的學習,對課文的學習,應讓學生在朗讀感悟、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學習,學會主動積累課文中的優美詞語的方法。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
生字卡片、詞語卡片,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
生字卡片,課前搜集有關鳥類的知識。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第29課《父親和鳥》。
2、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自主閱讀,分層質疑:
首先請同學們仔細地閱讀一下課文,老師有幾個要求:
(一)大屏幕出示課件:
1、讀書姿勢要端正。
2、自己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課文讀通。
3、邊讀邊用鉛筆畫出自己不明白地方,提出問題(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好習慣)。
4、讀完課文后,把不明白的問題寫在紙條上,每張紙條上只寫一個問題
(二)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把不明白的問題寫在紙條上。
三、合作探究,朗讀感悟:
(一)4人小組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1、老師希望(課件出示)每一位同學都要發表見解,發言時要按照順序,不發言的同學要認真傾聽。
2、請同學們按照這三個步驟學習:(課件出示)
(1)組員依次提出自己的問題,大家幫助他解答。
(2)解答不了的問題全組同學通過讀課文,討論交流得出答案。(先找出與問題有關的段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一讀,再交流自己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