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語言訓練與情感體驗和諧共振──《小鹿的玫瑰花》教學案例及評析思
3、“情”動辭發:
閱讀教學中情感的激發是很重要的。在學生理解了第三自然段的內容后,我又創設了一個“換詞讀”的場景,讓學生將文中的“小鹿”“他”換成“我”,扮演小鹿的角色讀課文。雖然只是幾個詞語的轉換,孩子們卻經歷了一次角色變換,有了一次小鹿的角色體驗。從中,他們看到了小鹿的期待,聽到了小鹿的嘆息,體驗了小鹿的難過,文字與情感自然相生,語言訓練與情感體驗和諧共振。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我以“讀”為主,以“想”入情,以“情”帶讀,嘗試著讓語言訓練與情感體驗和諧共振,收到了較好的效果。但細細咀嚼,似乎以下幾處的教學處理值得商榷:一是生字的識記教學能否不落窠臼?二是“一瘸一拐”的表演理解會不會誤導孩子們課后模仿殘疾人走路?三是剛明白了“小鹿的玫瑰沒有白栽”就因時間關系匆匆下課,是否太倉促?能否讓學生針對小鹿的“快樂”談談感受以深化認識?
【專家點評】
《小鹿的玫瑰花》一課的教學中,教者重點抓住理解課文的關鍵段落,科學運用讀書方法,學生從課文中沐浴愛的甘露,享受春的滋潤,在哲學思辨中領略崇高人格,一氣呵成,一錘定音,妙趣天成。
這節課起得較平,逐步推向高潮,結尾嘎然而止,設計精巧,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讓其多讀多思,既做到了語文基礎知識技能有效掌握,又使學生受到人文美的哺育薰陶。以讀為主,方法簡便實用,風格雋永,似乎似曾相識,但并不是誰都能做得如此精到的,只是過分拘泥于課文,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胡維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