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最弱小的(第二課時)
(4)同桌相互討論。
(5)指名說(快步,迅速,輕輕)。
(6)為什么這樣加,你從中體會到了什么?(體會到薩沙對薔薇花的關心)
(重點詞的理解與把握對理解課文內(nèi)容有很大的幫助,再讓學生在動作前添加一些修飾的詞則進一步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在這我采用同桌討論的形式讓學生學習,因為學生的知識習得是一個自我建構的過程,而自主探究又是合作學習的基礎。在學生充分自讀自悟的情況下,組織開展小組學習、同桌交流等活動,就能讓學生之間取長補短,并充分發(fā)揮其積極性、創(chuàng)造性。)
6、過渡;為什么薩沙會這樣做呢?請同學來讀一讀薩沙和媽媽的對話。
7、出示句子:
薩沙問道:“媽媽,爸爸把雨衣給您,您又把雨衣給了我。你們干嗎這樣做呢?”
“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媽媽回答說。
“這么說我就是最弱小的了?”薩沙反問道。
“要是你誰都保護不了,那你不就是最弱小的了嗎?”媽媽笑著回答說。
(1)請男同學來扮演薩薩沙,女同學來扮演媽媽,讓我們讀一讀母子倆的對話。誰愿意扮演薩沙媽媽?
(2)讀了他們的對話,你明白薩沙為什么這樣做嗎?(不服氣,不甘弱小,媽媽說的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除了人、動物植物也是應該要保護的)
(3)再次指導朗讀。
8、過渡:還有什么也促使薩沙把雨衣蓋在薔薇上?指名讀第2小節(jié)
9、讀到課文,你想到眼前浮現(xiàn)出一幅怎樣的圖畫,又想到了哪些詞語來形容這樣的畫面?
(1)相機出示:和睦溫馨相互關愛幸福快樂其樂融融
(2)你覺得這是一個怎樣的家庭?(和睦溫馨,相互關愛的家庭)
(3)面對突如其來的大雨他們是怎么做的?引讀:爸爸趕忙把雨衣給了媽媽,媽媽接過雨衣沒有穿,卻把它給了薩沙。
(板書:讓雨衣:爸爸媽媽薩沙薔薇)
(4)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一家人相互關心,照顧最弱小的人)
(5)你現(xiàn)在知道薩沙為什么會給薔薇蓋雨衣了嗎?是什么?
10、小結;薩沙這樣做是因為,薔薇弱小,和爸媽的行為影響了他,使他知道: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板書: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
(1)齊讀最后一小節(jié)“現(xiàn)在我該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媽媽?”薩沙問道。
(2)可以以怎樣的語氣讀?(自豪、自信)再次讀。
三、總結課文
1、遐想三四十年后的景象:
人們常說“時光如梭”“歲月如流”,假如時光已經(jīng)過了三十年、四十年,還是這么一家子,還是在這樣的日子里,還是在這樣的森林里,出現(xiàn)在我們眼前的又會是怎樣的情景呢?
2、小結:時光往往會令許多事物發(fā)生變化,也許原來的強者若干年后會變成弱者,而原來的被關愛者又變成了主動關愛別人的人,讓我們時時想起這可愛的一家人,讓我們一起自覺保護弱小者。讓我們充滿愛心,讓世界充滿愛。
(想象是創(chuàng)造的翅膀,學生在讀書時的聯(lián)想、對生活的回想、轉換角色時的暢想及創(chuàng)編故事的遐想中,不但加深了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加深了對人物內(nèi)心的體驗,更重要的是將課堂與生活"鏈接",感受到了今后怎樣做人,從而使自己的個性得到健康發(fā)展。)
3、在自己的經(jīng)歷中,你也曾有過驕傲地說:“我不是最弱小的”嗎?(學生自由說)
四、板書設計:
我不是最弱小的
讓雨衣:爸爸媽媽薩沙薔薇花
每個人都要保護比自己弱小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