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潑水節》說課稿
師出示掛圖,讓學生觀察: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從插圖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相機引出新課,板書課題:難忘的潑水節
讓學生讀課題,想想:為什么難忘?
(二)新課教學
1、聽錄音范讀,初步感受課文內容。
2、初讀課文,并畫出生字新詞。(學生自讀)
3、全班拼讀生字。
4、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記住生字的?
重點指導“鳳凰”的書寫
注意“恩”與“思”的區別
5、再讀課文,要求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全班齊讀)
6、并思考:1961年地潑水節是怎么過的?
為什么這一年的潑水節令人難忘?(新課標第二學段要求學生學會默讀,現在就該在教師指導下學習默讀思考了。)
指名讀一讀有關段落
7、師結合學生所讀詞句,給予重點提示和指導。如:
(1)插圖中發現:周總理穿著什么?傣族人民穿著什么?他們表情怎樣?
在此教學階段,理解“滿面笑容”,并練習說一句話。
(2)周總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樣過潑水節的?課文中是怎樣描寫的?
強調重點詞:端、拿、蘸、潑灑、祝福、歡呼、潑水、祝福
用“一邊……一邊……”練習說話。
8、師指導朗讀
第一自然段突出“潑水節”,第二自然段強調“特別”、“周恩來總理”和“一起”,第三自然段重點讀好最后一句“周總理來了”。
最后兩個自然段,“幸福哇”、“難忘啊”要重音輕讀,讀的速度要慢些,第二句可必第一句讀得更慢,好像完全沉浸在幸福的回憶之中。
(三)讀中感悟
指名分段讀課文,同學邊聽邊看課文插圖,想象課文描寫的情景。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朗讀是對課文語言及課文內容最直接、真切的感知,也是學生自主與文章進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課程標準”中要求學生“對作品中的情境和形象,能說出自己的體驗。”當學生有了心得后,再讀相關的段落感情就充沛真摯了。
(四)課堂小結
從課文插圖和課文的描寫中,你感覺周總理和人民之間是一種什么樣的關系?(心連心,師板書)
強調1961年的潑水節是傣族人民幸福、難忘的節日,師板書。
(五)布置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喜歡的部分
六、板書設計
11、難忘的潑水節
心連心
周總理————————傣族人民
幸福、難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