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教學實錄
生:(指名讀)
師:你這是發自內心由衷地夸贊。
(3)學習“夸贊、稱贊、贊揚”
師:這里有三個意思相近的詞。找找看!
生:夸贊、稱贊、贊揚。
師:同學們觀察非常仔細。我們祖國的語言多么豐富呀!同一個意思作者卻用了不同的詞語來表達,讓我們再來讀讀這三個詞語,把它們積累下來吧。生齊讀。
(4)學生夸。
師:如果此時你也是圍觀的人,看到戴嵩精美絕倫的畫作,你會如何來夸贊他呢?
生:你畫得太棒了。
生:我要向你學習,努力學習畫畫,因為我也喜歡畫畫。
(5)理解“紛紛”。
師:就是這樣,你也夸我也夸,大家七嘴八舌都在夸,這就叫做“紛紛夸贊”,這足以證明戴嵩是一位多么著名的畫家呀。
(五)書寫指導
1.學習“抹”。
師:詞語中的“抹”這個字是要求會寫的。誰來說說寫好這個字應注意什么?
(1)總結方法,指導書寫。
生:左右結構的字左窄右寬。
生:字在橫中線、豎中線的位置。
師:寫字時,應先觀察結構,再觀察這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師板書范寫,強調字型注意事項,生書空。)
(2)學生書寫。
師:請在書中田字格中描一遍寫一遍。
(3)同桌互評。
2.學習“擠、拱”。
師:還有兩個帶提手旁的字。(大屏幕出示)齊讀。
師:結合剛才的方法,誰來所說怎么寫好這兩個字?
生:它們都是左右結構。
生:寫時要注意左小右大。
(2)學生書寫。
師:相信你一定能在剛才的基礎上將這兩個字寫的又正確又美觀。(強調寫字姿勢)
(3)展示、點評。
(六)小結
這節課通過讀書,我們認識了著名的畫家(戴嵩),文中的牧童會怎樣評價戴嵩的畫?又會有什么故事發生?下課后讀讀課文,下節課我們再交流。
課后反思:
字詞教學在低段教學中尤為重要。在整節課的準備過程中,我發現,教會學生運用不同方法理解詞語,引導學生主動積累詞語并練習運用詞語是層層遞進,缺一不可的。學習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運用。如果學生真的能很好地在生活中主動運用課上學過的知識,那么我們的課就是有效的,就是對學生有益的。如,教學難理解的詞語“濃墨涂抹、輕筆細描”,我借助水墨畫幫助學生理解。教學時適時地出現這幅畫,讓學生在畫中找到濃墨涂抹和輕筆細描的部分,學生自然就理解了這兩個詞語的意思。再比如在引導學生練習夸贊的時候,我出示了三個課外的詞語,先讀一讀,認識它們,再練一練,試著用上它們,最后說一說,說出生動的句子。學生由一開始接觸詞語到最后運用詞語,這個過程,就是積累運用的過程,就是由不會到會的過程。
課后點評:
《這節課是課文的第一課時,結合課標對第一學段的具體要求和本課的實際,教師能通過讀書幫助學生理解“戴嵩是一位著名的畫家”。通過體會戴嵩的畫技高超和感受圍觀的人對他的夸贊來體會“著名”的含義;在語言環境中理解、積累和運用詞語。在具體教學過程中,主要通過尋找近義詞、結合上下文、結合畫面等方法來落實;識字方面以預習的形式引導學生主動識字,在課上交流識字感受或注意的字音、字形。整節課的環節設計以學生的已有認知為基礎,鼓勵學生質疑、自讀自悟、讀悟結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