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和牧童》教學案例
師:我們一起夸夸他吧。
(齊讀)
四、回歸整體,拓展延伸
師:現在你覺得課題這樣寫還合適嗎?為什么?
生:應該把“牧童”寫得大,“畫家”寫得小。因為牧童雖然是個孩子,也沒讀過多少書,卻很善于觀察,還敢當著那么多的人指出大畫家的錯誤,非常了不起。
生:我覺得應該把“牧童”和“畫家”寫得一樣大。因為他們都很了不起,一個很勇敢,一個很虛心。
師:現在有兩種意見,我該聽誰的呢?
生:老師,還是應該寫一樣大,因為他們真的很了不起,都值得我們學習。
師:謝謝你的建議,你們同意嗎?
生:(齊說)同意。
(教師改寫“牧童”,字的大小和“畫家”一樣大。)
師:今天我們這節課認識了兩個了不起的人:畫家和牧童,他們的勇敢、虛心都值得我們學習。戴嵩特別喜歡畫牛,我國現代還有很多畫家像他一樣以畫動物而聞名,我們一塊來看看吧。
(配樂欣賞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李苦禪的《鷹》)
師:同學們下課后,可以通過多種方法搜集資料,看看還有哪些像他們這樣了不起的人,在他們身上又有哪些有趣的故事。
(充分尊重學生的閱讀個性,是一個體現了民主、平等的課堂。當出現兩種不同的意見時,沒有老師的硬性評判,只有同學們認真品讀后的真實感受,真實想法:他們都很了不起,應該寫一樣大。)
【板書設計】
21、畫家 和 牧童
虛心 敢提意見
了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