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浪花》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1.認識本課的生字。
2.能借助漢語拼音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注意節與節之間的停頓。
3.了解大海,想象浪花像什么以及孩子們玩耍的樂趣。
教學設計:
一、談話激趣導入。
1、小朋友們,你們看見過大海嗎?(生自由回答)有的小朋友可能見過,有的也已經從電視、書本上認識了,今天陳老師給大家帶來了幾張大海的圖片,我們一起來看一看。(生欣賞)你能說說大海是什么樣子的,那兒有些什么嗎?
2、是呀,大海是無邊無際的,大海有美麗的海鷗,大海邊有漂亮的貝殼,大海呀,還有調皮的小浪花呢?(板書:浪花),今天老師就帶著大家來到海邊,去和三個小朋友一起看看浪花吧!(補全課題)
3、齊讀課題。
二、掃清障礙,自讀課文。
1、學生自己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就多讀幾遍。
2、詩歌里面的詞娃娃出來和你們見面了,同桌先認一認吧。
3、 多種形式認讀。(自由讀、小老師帶讀、齊讀)
4、去拼音認讀。(自己認讀、開火車認讀)
5、再讀課文,做到讀準、讀通、讀流利。
6、這篇詩歌共有幾個小節?指名分段讀。
三、初步感知課文。
1、聽完小朋友的朗讀,我覺得小節與小節之間還可以在停頓些,陳老師也想來試試,聽完后請你用自己的話說說誰在干什么?
2、生找出:三個孩子光腳丫,坐在海灘看浪花。(強調用上自己的話來說)
3、三個孩子看到的浪花是怎么樣的?劃出課文中有關句子。
一束束浪花像問號,在問孩子想什么?
一束束浪花像稻穗,綠浪滾滾連天涯。
一束束浪花像馬鬃,萬馬奔騰甩尾巴。
一束束浪花像彩綢,萬里海疆鋪彩霞。
一束束浪花像小手,撫摩孩子的小腳丫。
4、把句子連起來讀一讀。
5、師生合作讀、拍手讀、男女生合作讀。
四、閱讀第一小節。
1.讀第一小節,說說這一節中浪花像什么?師簡筆畫,像嗎?
2.指導朗讀:
①突出“像問號”。
②象聲詞:“嘩——嘩—— ”,加上動作讀。
③注意停頓,注意輕聲。
五、閱讀二至四小節。
1.默讀課文,找一找三個孩子分別想什么。
2.引讀文章內容。
第一個孩子回答說:(我想讓海水變淡水,嘩啦嘩啦澆莊稼!)
第二個孩子回答說:(我想到海底去打獵,身著潛水服裝戲黑鯊!)
第三個孩子回答說:(我想到海底去采礦,抱出萬千金疙瘩!)
3.你喜歡哪個孩子就讀讀他說的話。
4.講解第一個孩子的內容。
(1)看來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第一個孩子,請一個小朋友來讀讀這一段。
(2)為什么這個孩子想把海水變淡水?
(3)師小結:水是生命之源,沒有水,一切生命將不復存在。地球總水量約為136億億噸,但其中97.5%的水是咸水,無法飲用,余下只有2.5%的淡水。有80個國家的15億人面臨淡水不足,全世界60億人口中約12億的人喝不到干凈的水。目前,中國每年農田受干旱面積有700~2000萬公頃。全國669座城市中有400座供水不足。我們大家都知道海水是咸的,如果可以把海水變成淡水,那么我們的水資源可以多很多,就會有很多人喝到干凈的水了。到時候莊稼喝飽了水,到了秋天,就是一派豐收的景象。
(4)聽了這個小朋友的愿望,我相信大家都會向他學習的,我們更應該從小保護水資源,保護環境。那么我們一起把這段讀一讀吧。
5.學習3.4小節。
(1)自由讀3.4小節,說說你有沒有什么不懂的詞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