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樹的季節》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識字16個,會寫字9個。
2.讀通、讀順、讀懂課文,理解課文的內容。
3.能用自己的話表達對樹木的熱愛之情。
〖教材分析〗
本文開篇點題“植樹的季節”,全文也都是圍繞這一句寫的。緊接著寫為什么春天是植樹的季節,以及人們怎樣植樹和人們為什么植樹。課文最后又一次點題“所以,春天總是我們植樹的季節”。說明為什么植樹的段落比較抽象,生字、新詞也比較多,學生學起來有一定的困難,應采用分散難點、各個擊破的辦法幫助學生學會認會。
學情分析二年級小學生一般沒有植樹的體驗,但他們渴望植樹,特別是對于山區的孩子來說,他們更盼望干旱的大山能早日綠樹成陰,為此,我們可以讓學生從聽名人植樹的故事入手,從中了解樹木對人類的好處,以增強學生保護樹木的意識。二年級學生基本上學會了獨立識字,在學生自學的基礎上進行重點、難點的分析,組織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識字、寫字。
〖教學過程〗
(兩課時)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1.(放錄音,講鄧爺爺植樹的故事。板書課題。生讀課題。)
2.同學們說說自己讀了課題想知道什么?
生:為什么春天是植樹的季節? 生:人們怎樣植樹?……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自由地讀課文,遇到不懂的生字想辦法認識,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讀順。
2.同桌互相選擇兩個自然段進行聽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3.學生開火車認讀生字。
濕漉漉仿佛扛著一捆捆伐木培土整齊隊伍
撐開納涼荒山蔥翠伐木紅艷艷黃澄澄
4.開火車讀課文,大家評議。
5.整體感知:說說讀了課文,你了解到了什么?(自由說。指名說。)
[這篇課文的篇幅較長,生字、新詞較多,所以在“初讀”課文時要給足時間,讓學生充分地讀,為后面的自主閱讀奠定基礎。]
三、細讀課文,重點感悟。
師:現在請同學們再一次地朗讀課文。先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讀一讀,然后同桌互讀課文,最后在小組里交流為什么喜歡它。
小組1:我喜歡第3段,大家聽:“我們栽下小樹苗,澆水培土,讓它們整齊地排著隊,歡迎春天。”小樹也能歡迎春天,多美呀!
我還有補充:“風吹著我們的紅領巾像小小的樹開放了一朵朵紅花。”這是比喻的寫法。
我還能照這個句子的樣子說話:“春天來了,我們小學生像一只只快樂的小鳥飛出課堂,去找春天。”
小組2:
我們也喜歡這一段,因為這一段是寫我們小學生種樹,種樹對環境有好處,特別是在我們山區,更應該植樹。
我也有補充:我建議我班的同學應該像鄧爺爺那樣,每年也能栽活3―5棵樹,一直堅持下去,到我們長大后,我們山區就不會有風沙了。
小組3:我們喜歡第2段,這里有一句“熱氣從土地里冒出來,仿佛整個土地開始了呼吸。”“仿佛”這個詞很新鮮;土地也會“呼吸”,太有意思了。
生:老師,我們小組有問題,請看第四段:“我們喜歡植樹,因為,我們知道,再過十年、二十年,小樹就能撐起高大的傘。”他們怎么知道小樹能撐起高大的傘?也許小樹沒等長大就被人們砍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