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丹頂鶴 評課
《美麗的丹頂鶴》評課稿
今天有幸聆聽了唐老師的一節語文課,唐老師那甜美的聲音,親切的教態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美麗的丹頂鶴》是一篇優美的散文,作者以輕快的筆調,寫了丹頂鶴的顏色美,體形美,姿態之美,流露出對丹頂鶴的喜愛之情。我認為這節課的成功之處在于:
一、圖片欣賞,感受美麗。
教學課文第二自然段時,屏幕上展現出一幅潔白無瑕、悠閑自在的丹頂鶴畫面,牢牢地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學生一個個走近了丹頂鶴,全神貫注地欣賞起來。從直觀的圖片中一下子感受到丹頂鶴的美麗,從而也明白了它為什么叫“丹頂鶴”。
在第三節的教學中,唐老師收集了許多不同姿態的丹頂鶴的圖片:“引吭高歌的、展翅飛翔的、翩翩起舞的、尋找食物的……” 一幅幅美不勝收的丹頂鶴圖片不停地刺激著學生的視覺感官,一個個富有詩意的畫名吸引著學生閃亮的眼睛,帶給孩子美的視覺享受。使學生在后面用“丹頂鶴不論……, 還……都顯得那么……。”的說話訓練就有感而發,課文的語言在此時得到深刻內化。
二、朗讀指導,流露喜愛之情。
語文課堂應該是書聲瑯瑯的課堂。在唐老師的這節課上,孩子們能充分的讀書。形式也是多樣的,如個別讀,齊讀,教師范讀,配樂讀等等,孩子們在讀中感受到了丹頂鶴的顏色美,體形美,姿態美,從而對丹頂鶴產生了喜愛之情。
美麗的丹頂鶴 評課
今天我聽了袁老師上的《美麗的丹頂鶴》一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就這堂課談談我粗淺的看法:
一、 看圖激趣,讀中感悟。
學生對學習產生興趣,感到快樂,是課堂教學成功的一個重要標志。在袁老師的這堂課上,就體現了這種特點。袁老師根據低年級小朋友的特點,激發學生的興趣。在課一開始,張老師就告訴小朋友我們來認識一種新朋友,后出示丹頂鶴。美麗、可愛的丹頂鶴把學生吸引住了。當袁老師提問學生你能描述一下它的樣子嗎?小朋友很自然的說出美麗的丹頂鶴,漂亮的丹頂鶴,從而順利引出課題。老師就緊扣美麗,引導學生找出第二自然段朗讀,在朗讀中感受丹頂鶴外形的美,一下子拉近了學生與文本之間的距離。隨后老師引導學生讀句子“丹頂鶴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怪不得人們都叫它丹頂鶴。”讓學生反復朗讀、體會。學生在老師的指點下,學得那樣輕松、自然、感興趣。
二、 巧妙學字,化難為易。
低年級的生字教學是一個重點。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輕松地學完了所有的生字。例如教學“卻”字時,學生采用了同音字辨析,與“雀”相比;加部首,變成 “腳”;做減法,變成“去”。在組詞時學生們組了“卻之不恭、望而卻步……”等詞語。聽完這個節課后,我深深感受到袁老師平時教學的認真和扎實。教的目的是讓學生掌握方法,運用方法,自己學習知識。在這節課里老師注意滲透一些識字的基本方法,如熟字加部首法、熟字添筆畫法、熟字換部首法、去部首法、形聲字學習法、查字典識字法等。讓學生掌握了這些方法后,對一些簡單的生字逐步放手讓學生自學。可以看出這樣讓學生自學,學生可以有更多機會自由發揮,興趣較濃,既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合作能力、表達能力等,又提高了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