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的丹頂鶴 評課
唐友芬:蔡老師今天教學的是《美麗的丹頂鶴》第一課時, 她的教學目標定位很準,就是讓孩子去識字,寫字,初讀課文.她對生詞的教學很到位,有的詞語進行了相機理解,有的詞語是在讀中感悟意思,孩子們先是讀有拼音的詞語,讀得很準,接著去掉拼音再讀,也能讀得準確無誤,就充分說明了,孩子不僅是去讀詞語,更多的是在理解該詞語的基礎上去讀,所以,我覺得,識字這個目標是完全的達成了,而且也做得非常好!而我,有的時候,就是讓孩子去讀詞語,然后讓他們自己提出不其中不理解的詞語,讓其他的小伙伴去幫助解決,由于低年級的孩子語言表達的不夠精準,所以有時在解釋詞語的時候能鬧出不少笑話出來,不過我覺得,這也說明了孩子是在參與課文的教學,但是卻沒有做到高效這個標準,而蔡老師卻讓每個孩子都掌握了生詞,這點我要進行反思了.這一階段,我進行的是課文的教學,雖說低年級的課文不長,應該很好教,但是我發現,每次教完一課時時,我都有很多想法,例如:如何將詞語的教學更加靈動,而不是死呆死板地去讀呢?我想更有趣的生字教學會讓孩子更加輕松地學完詞語的.接著,蔡老師進行句子的教學,讓孩子把課文中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檢查孩子的自讀情況,讓孩子分段去讀,并且還教學了課文的第一小節,我覺得這樣的設計很精當,因為課文很長,如果第一課時單單去教學生字未免太浪費時間了,所以把第一小節提上來上,這樣可以減輕第二課時的負擔了.孩子們也學習的津津有味.最后是生字的教學,老師在田字格里范寫,這無疑是給學生做了一個很好的榜樣,如果有條件的話能夠象學生一樣坐著寫,我想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去模仿老師的姿勢去寫字了, 孩子們的字也寫得很好,可見平時老師一定也下了不少功夫.
周華嫻:興趣是激發學生學習動機最現實、最積極的因素。蔡老師用課件導入,并用我們今天來認識一位新朋友作為開場白,喚起了學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孩子們進入自主讀書、探究的氛圍中。
在初讀課文部分,蔡老師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自主學習,讓每個學生饒有興趣地把生字詞的讀音讀正確、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能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情感和態度等,學習中教師的充分關注學生的學習活動,并不時給以恰當的評價,真正體現了教師作為引導者的角色。
語言及詞匯的積累應該成為學生的主動行為,從低年級開始,教師要有意培養學生學習語文的積累意識,讓學生在自主實踐中掌握一般的積累方法,不斷提高學生的積累能力和興趣。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識字、寫字教學是一項重要的任務。《美麗的丹頂鶴》中有10個生字,其中“卻”和“慮”要教學新部首。蔡老師利用多媒演示了這兩個字,加深了學生對這兩個字的記憶,蔡老師再通過自己示范書寫,讓學生對各個筆畫應放在什么位置有了深刻的印象,使學生對字的間架結構有了更深的認識。
《美麗的丹頂鶴》評課
這堂課顧老師緊緊圍繞著“美”來展開。課一開始,顧老師出示課題,讓學生美美地讀一讀,拉開了“美”的序幕。接下來出示幾組詞語,讓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再連起來讀,充分復習了詞語的同時,顧老師也不忘提出要求:把詞語讀美了。在品讀課文時,顧老師更是充分抓住關鍵的詞句,讓學生體會丹頂鶴的顏色美和體態美。在體會丹頂鶴“顏色美”時,顧老師十分注重學生的視覺感受。每講到一處,都會出示相應的圖片讓學生直觀感受,非常生動形象。另外,連詞語都被她賦予了顏色,“潔白”“黑”“鮮紅鮮紅”都配上相應的顏色,雖是一個小細節,由此看出顧老師真是個細心的人啊,詞語在她手中都變美了。在體會丹頂鶴“姿態美”時,顧老師對“引吭高歌”和“展翅飛翔”這兩個詞語的解讀非常細致到位。理解“引吭高歌”時出示了相應的圖片,學生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而“展翅飛翔”顧老師則讓學生通過做動作來理解。一位位小朋友都張開雙臂作出展翅飛翔的動作,非常可愛。整堂課中,學生朗讀的很美,動作做的很美,圖片也很美,給人美的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