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好事》第二課時教學設(shè)計
教材簡析:
《一件好事》一課是北師大版教材小學語文第四冊13單元的一篇課文。本單元是以“快樂的生活”為主題內(nèi)容,而本課則要幫孩子理解“快樂”不僅僅局限于吃好的,玩游戲,看電視等等,這些都是孩子們在生活中很容易獲得的快樂。要讓學生懂得快樂的含義是很大很廣的,如同課文中的克拉拉那對姐弟一樣從一件平常的好事中得到了快樂,他們這樣做完全出于善良的愿望。在做這件好事的時候,他們是全心全意,真心實意,為窮人著想的。通過本課的教學引導學生通過幫助別人,通過自己的努力感受快樂。通過談話使生活再現(xiàn),讓學生從更廣闊的視角中看到更多的東西,理解更深層次的快樂。
教學目標:
1、學習默讀;在理解課文內(nèi)容的基礎(chǔ)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夠讀懂不同方式陳述的對話。
2、教育孩子做一個有愛心、同情心的人,激發(fā)他們做好事的愿望。
教學重、難點:
1、通過對課文的多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內(nèi)容。
2、能夠讀懂不同方式陳述的對話。
3、體會好事應該是“別人快樂,我們也快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文章。
1、同學們,老師今天很快樂,你們能猜到老師快樂的原因嗎?
(出示課件并板書:快樂)
2、今天,我?guī)Т蠹艺J識一對很快樂的小姐弟,請大家用眼睛和表情讀讀本文,注意不要出聲。讀完之后說說什么事讓這對小姐弟這樣快樂?
二、品讀文章。
1、剛剛用眼睛和表情認真讀書的方式叫默讀,我發(fā)現(xiàn)你們很聰明,一下子就學會了默讀,現(xiàn)在請你們說說到底是什么事情讓這對姐弟倆這樣快樂呢?
2、猜一猜,這對姐弟倆在說哪一句話的時候他們的表情一定是樂滋滋的?
目的是引出“別人快樂,我們也快樂。”并提問:我們是指誰?我們又是怎么快樂的?(板書:我們)
方案一:
猜一猜,這位小朋友為什么說這一段的姐弟倆是樂滋滋的?你表演一下樂滋滋的表情嗎?(相機聽讀課件朗讀)
方案二:
你為什么說這里的姐弟倆是樂滋滋的?你能帶著樂滋滋的表情讀一讀這一段嗎?(相機聽讀課件朗讀)
具體段落的引導方案:
1——4自然段:
通過讀克拉拉弟弟的問話,體會其因為快樂而好奇的心情;
5——6自然段:
a、了解紅十字會:很多有愛心的人組成的幫助窮人、災民或其它需要幫助的人的機構(gòu)。中國紅十字會在去年四川地震后不到兩個星期的時間內(nèi)就捐了相當于3000多所像我們這樣條件的學校。
b、通過“他們還有貧窮的父母”“得到衣服的窮人一定還需要鞋子”等體會克拉拉姐弟希望有更多的人得到快樂。
7——11自然段:
試讀克拉拉與弟弟的對話,體會“別人快樂,我們也快樂”的事就是好事。(相機板書:別人)
12——15自然段:
a、克拉拉姐弟有沒有讓所有的人都得到了快樂呢?
b、他爸爸為什么開始的時候“想哭”,后來怎么“看著媽媽笑了起來呢”?(并板書課題)
c、假如把課文的結(jié)尾改為:爸爸笑著對媽媽說,請你猜猜爸爸會說什么?
d、如果你是克拉拉,有沒有辦法讓爸爸一聽就笑了起來?
3、總結(jié)全文。
你們想不想和克拉拉做好朋友?為什么?
三、升華情感,提升主題。
1、聽故事《這條小魚在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