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現情景獲得體驗 感受品格——《“黑板”跑了》第二課時教學談
課文通過描寫安培在散步時專心思考數學題,結果把馬車的后壁當黑板來演算的趣事,反映了他是如何專心地搞科學研究的。第二課時的教學要在第一課時初讀后,孩子對安培“專心搞科學研究”模糊感受的基礎上,通過對2節“熱鬧中思考”、3節“車廂后壁上演算”、4節“車動人隨”、5節“恍然大悟”情景在閱讀中清晰的再現,真切感受安培潛心研究的精神。最后,要通過引進補充閱讀,讓安培這種可貴科學研究精神植根于孩子的心靈。
一、復習中回顧引讀中感知
新課伊始,老師板書課題之后,先讓孩子說說課文寫了誰?什么事情?激活孩子先前經驗,然后激趣導入:小朋友們,這節課就讓我們一同去進一步認識安培,好嗎?再出示安培畫像,讓孩子先說說安培是什么樣的。孩子總是用形象來思維。安培在孩子們眼中首先是一個可以看得見摸得著的普通人。借助畫像,使孩子們對安培“專心科學研究”可貴的精神不再架空,在孩子們心目中這種精神寄寓于這個形象之中。最后,引讀1節,“自由讀1節,說說對安培有哪些新的了解?”結合孩子匯報,引導孩子理解“著名”、“非常專心”,并通過感情誦讀讀出自己的認識。
二、品讀2-5節 建構認識
閱讀教學就是引導孩子在一遍一遍讀中,自主建構對人生意義的認識、語言的習得、能力的提升。品讀2——5節,建構認識,大致可分為以下幾個層次的讀
一通讀:通讀把握 感知文本感受讀
這一遍地讀,就是讓孩子通過默讀2-5節,初步感受從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安培研究的專心,并匯報交流。當然這一層次讀,是初步的感受讀,只是基于孩子們個人對文本的感受理解,可能是膚淺的、凌亂的。在孩子們匯報交流時,教師可以適時引導孩子說說“為什么能看出安培專心研究?”讓孩子展示思維過程。最后對孩子的匯報交流加以梳理。
二品讀:再現情景,品讀文本展示讀
首先激發孩子讀書興趣:小朋友們你們愿意把心那位專心研究的安培通過讀告訴大家嗎?然后結合孩子的讀,適時創設文本情景,幫助孩子走進文本,獲得真切感受。
2節
一讀:指名讀,結合讀引導體會:
1、聯系生活談體會:2句描繪了大街上人來人往的熱鬧情景,是孩子們所熟悉的,可引導孩子說說自己所見大街的情景,并聯系體驗說說自己在大街上會怎樣。
2、表演:此時的安培是怎樣做的?結合表演引導拓展想象:此時,安培跟前經過一輛華麗的馬車,安培會不會在意?遇到一個熟人,安培會不打招呼?讀讀體會安培的專心思考。
二讀:對比讀,加深體會:
大街的熱鬧與安培內心的平靜形成鮮明的對比。
3節
一讀:指名讀,結合讀引導體會:
1、創設情境,理解“心算”、“演算”:做一道口算題、計算題。
2、借助表情圖,體會人物“著急”、“高興”時的心情。
二讀:對比讀,體會人物前后不同的心理感受。
4節:
一讀:指名讀,結合讀,引導體會:
1、 觀察彩圖,體會人物內心情感。
2、 理解“聚精會神”。
二讀對比讀,車動安培的專心演算不受影響。
5節
讀后引導想象:望遠去的馬車,安培心理會想些什么?
三、拓展讀,加深認識。
1、 出示補充閱讀。
2、生讀后用一兩句說說自己對安培的贊美。
補充閱讀:
安培的故事
在巴黎的大街上,一個衣冠不整的人低耷著腦袋躑躅著.突然他抬起頭,發現前面有一塊黑板,不由喜上心頭,馬上從口袋里掏出一支粉筆,把腦中思索的問題寫下,計算起來.這塊黑板向后慢慢退去,這位計算者如此專心,一邊跟著向前,一邊繼續計算著.漸漸地,這塊黑板退得更快了,這位計算者也跟著跑起來了.馬路上的行人喧鬧起來,有人向他喊叫,有人拍手大笑,而他都沒有覺察到.最后,他實在跑不動了,氣喘吁吁地停了下來,抬眼一看才發現,原來這不是什么黑板,而是一輛兩輪馬車,正揚著灰塵遠去了.他望著車背上寫滿的數學公式漸漸消失,懊喪地嘆了一口氣:“唉!可惜沒有推導完.”這不是一個笑話,這人也不是瘋子,這個追趕馬車跑的故事,是著名數學家安培(圖3-12)的著名軼事.科學家在專心致志進行腦力勞動的時候,是會把整個世界都忘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