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樂的潑水節 顧維平教學案例
課前談話交流:師:以前雙休日有些什么特別開心的事?
生:媽媽帶我到人民公園玩,看到蝌蚪、小魚。
……
師:有沒有別的什么高興的事?
生:媽媽帶我去普陀山玩,看到了觀音菩薩。
……
一 直接導入新課
1師: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生齊讀課題
2師:潑水節是哪個少數民族的節日?
生:傣族。
3師出示視頻 問:傣族在美麗的西雙版納,西雙版納在我國什么位置呢?
4出示地圖,指出在哪
5出示圖片:鳳凰花
6師:這就是鳳凰花,美不美?
生:美。
二 初讀課文,感知內容
1出示第一節
2生讀一讀句子,學習生字“潑”
先出示圖片,一個傣族姑娘在潑水節中。 再出示:“潑”
3師:怎么記住這個“潑”字?
生:有人用水往頭發上潑。
4師:我們對潑水節有了一定的了解了,讀一讀這一節
5師:想不想去參加潑水節。
生:想。
6師:傣族姑娘已經給我們帶來請柬了,不過想去的話要過兩關。第一關:讀準字音
出示指名領讀生詞并指名領讀:鳳凰 幸福 吉祥 水桶
7這幾個生字有什么特點?
(這幾個字都是后鼻音。 )
8出示第二行生詞并指名領讀 :互相 瓢 意味
9師:拿出一個瓢,因為是瓜做的,所以是瓜旁
10 出示第三行生詞并指名領讀、齊讀:不肯離去
11師:第一關都過了,下面是第二關:讀通句子
要求: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把句子讀通順,遇到難讀的句子就多讀幾遍。
生練讀
12出示句子,指名讀
第1句清水是吉祥如意的象征……
第2句地上鋪滿了……
13師:讀得真不錯!昨天有人問什么是象腳鼓點,出示象腳鼓,敲桌子,模仿鼓點
14師:請一個同學再讀一讀。
15師:能不能把整篇課文讀通呢?請前面的三個同學代表全班同學一人讀一段,看能不能讀通順。
生讀
16師評:讀得太棒了。
三 學習課文第2節
1這一天來到大街,看到怎樣的景象?讀第二節一邊讀,一邊畫,一共幾句話?
生:五句話。
2師:這五句話寫出了歡樂的場景。老師有個疑問:為什么身上濕透了,臉上卻笑開了花?
3生:清水代表吉祥,身上水多,說明得到了很多吉祥。
師:你從課文中哪個句子中找到答案的?
4生:“清水是吉祥的象征……怎能不高興呢?”
5出示“祥”字,學習生字
師:什么旁?與什么有關?
生:“礻”旁,與
寫一寫“祥”
6師:吉祥如意的話要通過什么來說?
“吉”和“如”都張開了口。 7師:人們為什么會這么高興呢?
8引讀:清水……怎能不高興呢?
師:得到這么多幸福,怎能不高興呢?
9師:齊讀最后一句“怎么能不高興呢?”
連起來讀一讀這段話。
10師:要是你身上潑到這么多水高興嗎?
生:高興。
11師:那我們也去參加潑水節。參加潑水節要做哪些準備活動呢?
指名讀:這一天……
12出示:桶。
13師:現在的桶都是塑料的,為什么這里的“桶”是木字旁呢?
14生:以前的桶都是木頭做的。
師:你在哪兒見過。 生:我在奶奶家見過。
師:右邊的部件在哪兒見過呢?
生:兵馬俑的“俑”右邊。
生:勇敢的“勇”上面。
師:不過,老師要提醒:“勇”上面不帶鉤,“桶”帶鉤。
讀“桶”
15指讀這句話。
16師:我知道你來得很早。還有人來得早,找找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