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口語交際《學會勸阻》的隨堂反思
今年三月,海南省三亞市開展了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中小學校開放周的活動。我很榮幸地被我校選中上一節小學語文課改觀摩研討課,于是我選擇了這個富有挑戰性的課題"口語交際"。在同仁們的稱贊和指導下,我將這節課作為一個成功的案例進行了反思。下面我按授課順序分層反思:
一.聯系生活,談話引題:
首先,我將拍到的一段錄像放給學生看:一個小朋友在雪白的墻壁上亂涂亂畫,一位男生踩在課桌上活蹦亂跳,一位女生采摘公園里的花朵……接著進行提問:遇到這些不正確的行為時,我們應該怎么辦呢? 然后與學生交流,引出課題并板書課題。
[反思]:由于小學二年級的學生認知水平較低,所以課前做了精心安排。通過拍到的小學生日常生活片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上課的時候就有了想表達的內容,產生交流的愿望。這樣,對課堂教學的效果也有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二.打開課本,提出要求:
在公共場所,對不正確的行為應該用恰當的言語加以勸阻。想一想,在下面幾種場合,你怎樣勸阻別人呢?先說一說,再分角色表演。
[反思]:讓學生明白這節課學習的目標以及內容,同時也給學生要怎樣做起到了指導性作用。
三.投影圖片,理解圖意:
首先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書本上的這四幅圖,學生自由練說。接著我就抽學生講解圖意,并適時地點撥與提示,同時也要求其他學生注意傾聽,最后進行鼓勵性的評價。
[反思]:老師對學生不要求全責備,在他們表達的過程中,注意指導學生要自然大方,和諧得體,并要求學生普通話標準,語氣語調準確地表情達意,語義上清晰完整。總之,在這個環節上重在激發學生參與的興趣,充分發揮教師評價的導向作用。
四.小組討論,積累經驗
通過以上同學的發言,立即拋出問題進行討論:“你們認為勸阻別人時要注意些什么,才更容易勸阻成功呢?”學生馬上像平時一樣四人一組探討起來,我就巡視指導。大概過了五分鐘,我就抽小組代表發言并作了高度評價。
[反思]:學生在這樣一個平等的、輕松的、積極交流的良好氛圍里,真正地有了自主思維,自主的語言活動。我認為學生參與面越廣,反饋的內容就越多,探究的問題就更加深入,效果也會更明顯。
五.小組練習,學會勸阻
通過積累的經驗,趁熱打鐵,以小組為單位任意選擇其中的一幅圖,分好角色進行表演。學生激qing高漲,氣氛熱烈,我巡視指導。
[反思]:重視以學生為主體的作用。面向全體,讓所有的學生都有練習的機會。同時讓學生學會合作,既要學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也要學會傾聽,補充和幫助別人。老師盡力讓融洽與合作的陽光普照每個學生的心靈。
六.角色表演,師生評價
我隨意抽了一組上臺表演,他們分好角色表演了第四幅圖,可沒想到的是有兩個同學居然扮演“草堆”、 “鞭炮”。非常有創意:“草堆” 用外套蒙住自己蹲在地上,雙手抱頭瞪大了眼睛;“鞭炮”很神氣地坐在草堆旁邊,雙手合十地豎在頭頂上當“引線”。接著出現了小軍勸阻點鞭炮的小明。
小軍運用手勢及時阻止,并能講出這樣做的危害,而且還為小明提出建議,小明樂于接受并心存感激。表演完后,我讓“草堆”和“鞭炮”分別對小軍和小明說點什么,“草堆”向他倆行禮道謝:“要不然我就完蛋了。”語氣很詼諧。“鞭炮”說:“我是來助興的,我可不想引起火災,謝謝你們。” 頓時,班級里掌聲雷動。
[反思]:讓學生在練習表演的過程中掌握勸阻的技巧,懂得對別人正確的批評意見要樂于接受,對別人及時的提醒和幫助要表示感謝。通過學生創設的情境更具有真實性和實效性。掌聲雷動體現了學生的評價。真正的實現了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群體互動的交際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