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朱德的扁擔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的10個生字,理解“朱德、扁擔、堅守、圍攻、必須、勸、粉碎、山高路陡”等詞語的意思。
3、了解朱德同志和紅軍戰士一起挑糧的生動事跡,體會革命領袖以身作則,與群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第3段。
教學難點:理解朱德同志為什么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
教學準備:朱德畫像、朱德的扁擔等圖片。
教學時間:2課時
第一課時
一、啟發談話,揭示課題:
1、出示扁擔圖,誰知道這是什么?認讀“扁” 。
問:扁擔是干什么用的?
2、扁擔上寫著什么呢?(朱德記) 記,在這里是作記號的意思。
(出示朱德像)老師講解:朱德爺爺與毛主席、周總理一樣,是我們老一輩的革命家。他當過紅軍軍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的總司令,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深受人民的愛戴。
認讀“德”,“朱德” ,學習“朱”
3、這是一根“朱德的扁擔”。(揭題)
4、朱德爺爺干嗎要在扁擔上寫上“朱德記”三個字呢?
二、聽老師范讀課文,想一想:課文主要寫了一件什么事?
三、自瀆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四、檢查自學情況:
1、認讀生字詞。
翹舌音:朱、志、守、產; 平舌音:碎;后鼻音:岡、攻、并;前鼻音:扁、產、粉
2、分段朗讀課文,正音。
3、說說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情?
4、你有什么問題嗎?
五、精讀,抓重點詞句理解課文1、2自然段。
1、默讀第1自然段,想:這段告訴我們什么?
板書:1928年 井岡山 會師
學生畫出表示時間、地點 、事情的三個詞語。
2、簡介背景:(看插圖)井岡山在我國江西省。周圍500多里都是高山,地勢險要。1927年,毛主席帶領紅軍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1928年4 月,朱德同志帶領一支紅軍上井岡山,與毛主席的部隊會合了。看,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了,戰士們是多么高興啊,他們跳啊,叫啊……多么興奮1
文中哪個詞語表示兩支部隊會合在一起的意思?(會師)
3、輕聲讀第2自然段。邊讀邊思:部隊為什么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從井岡山上到茅坪去挑糧有什么困難?
4、讀課文寫挑糧原因的句子,理解“堅守、粉碎、儲備”的意思,練習填空回答問題:
a.( ),所以常常要派人到茅坪去挑糧。
學習“堅、守”
5、哪句話寫挑糧很困難?
填空:b.從井岡山上到茅坪,路很遠,有( ),( ),非常難走。
用自己的話說說什么叫山高路陡?想象一下,挑糧會遇到什么困難?
指導朗讀,讀出困難大的語氣。
6、引讀:可是——
大家都爭著去,說明什么?
7、教學“志、岡、必、產”,指導書寫。
第二課時
一、認讀詞語:
1、 扁擔、朱德、同志、堅守、圍攻、必須、生產、勸、并、記
2、1、2自然段講了什么?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看插圖)看,這就是當年紅軍戰士們挑糧的情景。
①走在最前面的是誰?誰能看圖給“一道兒”換個近義詞?
②朱德爺爺是怎樣挑糧的?誰能看圖用自己的話說說。
(先指名有一句說一句。再指導學生按順序說:先說穿著,再說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