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繁森
㈢、教學目標
1.課始整體感知人物品質,課中通過研讀細節,深入了解并感受孔繁森的感人事跡,體會他一心愛人民、一心為人民的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
2.識記文中的生字,理解“請求”、“懇求”等詞語的意思。
3.在深入感受人物品質的基礎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㈣、教學思路設計
低年級學生對于新事物或人物總會有相對明顯的興趣,因此在教學中可首先通過圖片初步認識人物,之后借助簡要交流資料進一步了解人物,進而將學生帶入到課文的情境中去深入感受人物。
值得注意的是,文中最能歸概孔繁森品質的詞語出現在課文的第一句話中——“優秀”。這里要不失時機地讓學生結合自己的見聞或親身經歷談談對于這個詞語的理解、認識,為學生學習課文設下認知、感悟的基礎。
我們要努力讓學生帶著對“優秀”一詞的深刻認識、感悟,從整體上去閱讀課文內容,讓他們去語言文字中尋找、感受、領悟孔繁森的“優秀”;我們要努力讓學生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通過感受描寫孔繁森的生活細節,得到對“優秀”一詞最好的詮釋。
學習完課文之后,還可以引導激勵學生課后去搜集更多關于孔繁森的優秀事跡進行閱讀,促進學生更廣更深地感悟人物,感受品質。
㈤、教法設計
新《語文課程標準》在總目標中明確指出:要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培養學生的想像力,不僅有利于學生認知能力的發展,而且能夠促進學生非認知能力(如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提升。就小學語文教學而言,培養并充分發揮小學生的想像力,給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還學生一片自由的天地,對學生思維能力、語言能力的發展以及情感的體驗與陶冶有著極其重要的價值。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應通過種種途徑給學生插上想像的翅膀,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使教學內容與學生的想像世界、情感世界融匯起來,從而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煥發生命的活力。課文《孔繁森》是一篇具有教育意義的感人文章,人物形象生動,語言表達準確妥帖,耐人尋味。通過課文中“收養孤兒”與“獻血助學”事跡描寫,讓學生從中充分感受孔繁森的高貴品質與高尚人格。我們的學習主要由以下幾個主要環節組成:
1.合作學習。學生自己組合,就解決某一問題進行學習合作,再通過相互討論、交流、發現問題,尋求解決問題的途徑。
2.自主學習。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問題的線索,讓學生在信息的獲取加工中發展自主學習能力。
㈥、多媒體教學的設計
為了更形象、生動地讓學生感知、感受穩中描述的內容,適當應用多媒體輔助教學顯得尤為重要。教學中,可充分發揮多媒體設備影音再現、圖文并茂的優勢,進行恰當的選擇,適時地運用。進一步體現以學生為主體,面向全體學生的教學理念。學生通過觀看圖片、欣賞錄像、傾聽音樂等產生直觀感受,再通過探討與學習,提升對文章的感知力,增強學習的效果。課堂的各個教學環節有機銜接,學習內容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注重結合相關資料加強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提高了學習的能動性。
本課件在設計和使用時力求考慮學生年齡特點、學習特點、教材特點。教學中,多媒體輔助手段貫穿始終,始終吸引住學生的注意力并在視覺、聽覺上給學生一個直觀的感受。使學生在教師和課件提供的指導下進行學習,從而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和思維拓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