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鷹學飛》教學實錄
生:匯報交流。
師:小鷹第二次說自己會飛了,是它飛到什么地方的時候說的?
生:大山的上空。
(師貼出大山的圖片,大山的上方貼兩只鷹)
師:見過大山嗎?和樹比起來怎么樣?
生:我見過大山,比大樹高很多。
師:所以,小鷹飛到大山的上空后,又高興地喊起來(引讀)
生:我真的會飛啦!
師:老鷹是怎么回答的?
生:飛得只比大山高,還不算會飛。
師:老鷹說的真有道理,對于見識過真正飛行的老鷹來說,飛到大山的上空,根本不算會飛。
生:分角色朗讀第四、五自然段。
【反思:第四、五自然段的教學,我采用了半扶半放引導學生朗讀的方法進行教學。學生很快就總結并沿襲了“第一次學飛”的朗讀方法,能自己抓住重點詞語有感情地朗讀,一只只小手高高舉起,課堂氣氛非常活躍。通過朗讀學生感受到小鷹高興、自信的心情,并理解老鷹說的“飛得只比大山高,還不算會飛”這句話的意思。體會老鷹希望小鷹不要滿足于現狀的苦心。】
5.師:聽了老鷹的話,如果你是那只高興地小鷹,你會怎么做?
生:如果我是那只小鷹,我會繼續往上飛。
師:小鷹又是怎么做的呢?請同學們讀讀第六自然段,把小鷹學飛的句子找出來。
生:小鷹只好鼓起勁兒,跟著老鷹拼命向上飛。
師:“鼓起勁兒”是什么意思?你是怎樣理解“拼命”的?
生:“鼓起勁兒”的意思就是鼓起勇氣,使出勁來。“拼命”就是指小鷹使出全身的力氣往上飛。
師引讀:飛呀,飛呀,大樹看不見了,大山也變得矮小了。(師向上移動鷹圖)
師:說一說你讀懂了什么?
生:讀了這句話,我知道小鷹現在已經飛得很高了。
師:想象一下,小鷹在向上飛的過程中,可能會遇到哪些困難?
生:小鷹會覺得翅膀算酸了。
生:小鷹越往上飛就越會覺得呼吸很困難。
生:小鷹會覺得很累,飛不動了。
師:小鷹就這樣飛呀,飛呀,越往上飛阻力就越大,越往上飛呼吸就越困難,這時的小鷹急促地喘著氣,說一說你有過急促喘氣的時候嗎?
生:我在跑完步以后會急促地喘氣。
生:我在跳完繩以后會急促地喘氣。
師:誰能給大家表演一下急促喘氣的樣子?
生:表演急促地喘氣。
師:誰能急促地喘著氣,讀讀小鷹說的話呢?
生:(喘著氣)“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
師:這句末尾用的是什么號?前面兩句用的是什么號?
生:前兩句用了感嘆號,最后一句用了問號。
師:大家想想,前面兩句為什么用嘆號?
生:它認為自己會飛了。
師:最后一句為什么用問號?
生:小鷹變得虛心了。
師:說的真好,小鷹在學飛的過程中不僅提高了飛行本領,而且變得虛心了,說明小鷹對飛已經有了新的認識)
師:聽了這句話,老鷹又是怎么回答的?
生:孩子,你往上看。
師:小鷹看到了什么?
生:小鷹看到白云的上面還有幾只鷹在盤旋呢。
師:“盤旋”是什么意思?
生:“盤旋”就是環繞著飛。
(師貼出白云圖,在白云上面貼幾只鷹)
師:猜猜小鷹會怎么做?
生:小鷹會繼續向上飛。
生:小鷹會飛到白云的上方。
【反思:學生通過朗讀、表演,悟出“鼓起勁兒”與“拼命”的含義,這時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跑步”、“跳繩”都會急促地喘氣。學生的話語閃爍著個性的光彩,而且還情不自禁的喘氣起來。這時,老師巧妙地過渡,指導學生朗讀“急促地喘著氣”這句話,使感情朗讀有了扎實的基礎。這里用調動生活經驗的手段,使整個課堂沉浸在美育氣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