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一
作者:潘娜 轉貼自:潘娜blog 點擊數:328 《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一作者:潘娜 文章出處:潘娜blog
教學要求: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能用“忙著”造句。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說說《游子吟》的詩意,背誦《游子吟》。
3.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不忘父母養育之恩,懂得要尊重和孝敬父母和長輩。
教學重難點:體會詩人熱愛母親,不忘母恩的思想感情。
學習課文的生字詞,掌握生字的 音、形、義。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生字卡片
教學時間:三課時。
第一課時 【感謝您瀏覽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網址是www.jcsycorp.com】
教學要求:
初讀課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作者的介紹。學習課文的生字詞。
教學重難點:初讀課文,能把課文讀正確、流利。掌握生字的音、形、義。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生字卡片
教學過程:
一、板書課題,簡介作者
1.同學們,自古以來,人們都說母愛是偉大的。今天我們要學的一篇課文,就是歌頌母愛的。題目是《母親的恩情》。說的就是唐代詩人孟郊感受母愛而作詩的故事。
2.(板書:母親的恩情)恩,讀酣領讀。教“恩”,前鼻音,上下結構,上“因,,下“心”。“恩情”,深厚的情意,恩惠。問:從題目我們可以看出文章寫誰的恩情?(母親)
3.板書:孟郊,領讀。簡介孟郊,唐代著名詩人。40歲時才考中進士。中進士后,他到江蘇溧陽當縣尉,立即回家迎侍老母親到溧陽。想起母親對自己的慈愛和關心,50歲的詩人禁不住心潮澎湃,激動地吟出《游子吟》,這首小詩千百年來一直為人們所吟誦。
4.范讀課文。
二、初讀指導
1.標出自然段序號,告訴學生:《游子吟》為一個自然段。
2.自由讀課文,圈出生字詞,借助拼音,認讀生字,看清字形,想想意思。
(1)出示生字詞。
縫補 針腳 幾根 撫摸 報答 遲遲
寸草 永遠 恩情 孟郊 沐浴
(2)指名拼讀生字詞,用生字詞卡片,抽查認讀情況。
(3)自由討論記憶生字的辦法。
組織交流后教者小結:
①“恩、補、針、撫、摸、遲”用部件法幫助記憶。
②換一換:根,“跟”字去掉“足”字旁,換上“木”字旁。
③“報”字的右半部和兩個獨體字“寸、永”引導書空,記住字形。
(4)請說出生字詞中,你已經懂得的詞語的意思。
估計看插圖可以理解“縫補”,知道“撫摸”是一種動作,聯系實際可以理解“幾根、遲遲、永遠”。
教師講解:
針腳:縫紉時前后兩針之間的距離(結合實際)。
寸草:小草。寸,本來是長度單位,3厘米多一點。
報答:用實際行動表示感謝。
沭浴:(小草)在陽光的照射下(好比人在水中洗澡一樣)。
由學生提出不理解的詞語,教者解疑。
三、寫字指導
1、出示生字:恩 補 針 根 撫 摸 報 遲 寸 永
教師指出:10個生字中,左右結構的字是6個,寫時有兩種情況:
(1)“補、針”兩個字,左右兩部分寬窄相當,上方左右齊平,下方左高右低。
(2)“根、撫、摸、報”,左窄右寬,右邊部分的第一筆,起筆時都高于左邊部分的第一筆,最后一筆都向外伸展。
2.恩,上下結構。除了引導學生注意上面的“因”小而窄,下面的“心”寬而扁之外,側重指導“心”字的寫法:臥鉤起筆較高較細,然后略向右下行筆,底部稍平,超出“因”字右側再向左上“鉤”去。三個“點”,第一、三兩“點”分別在臥鉤左右外側相對,第二“點”落在豎中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