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的恩情》教學設計一
3.遲,寫時注意兩點:一是下面的“捺”要包住“尺”,二是“尺”字的“捺”要改為“點”。
4.寸,雖然只有三畫,要寫得舒展。注意:橫畫較長,豎畫挨近豎中線起筆,豎畫的下部長于上部,一“點”不宜偏下。
5.永,“點”在豎中線上方落筆,橫折鉤的“橫”部稍短,在豎中線左側起筆,至豎中線處沿豎中線向下運筆,至底部“鉤”出,“橫撇”的“橫”沿橫中線向右運筆,至“橫折鉤”“橫”的起筆處向左下“撇”出。撇在右上格與“橫折鉤”的“橫”齊平處起筆,至田字格中心收筆。捺從田字格中心起筆,向右下角運筆。
6.按筆順描紅。
四、布置作業
1.用下面的偏旁組字。
木( )( )( ) 豐( )( )( )’
亨( )( )( ) 芋( )( )( )
辛( )( )( ) 寸( )( )( )
2.讀讀詞語,練寫生字詞。
3.讀《游子吟》,想想它的意思。
4.朗讀課文,想一想: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怎么分?
第二課時
教學要求:
學習課文的內容,通過朗讀,體會母親對子女的關懷、愛護之心,不忘父母養育之恩,懂得要尊重和孝敬父母和長輩。
教學重難點:在讀中感悟要尊重和孝敬父母和長輩。
教學準備:教學掛圖
教學過程:
一、復習檢查
1.聽寫詞語。
恩情 撫摸 永遠 報答 遲到
2.讀讀詞語。
濕潤 恩情 撫摸 注視 慈愛
光輝 沐浴 報答 銘記 著名
注意正音:前鼻音的字有“潤、恩”,后鼻音的字有“情、光、銘、名”,“慈”是平舌音。
二、精讀訓練
1.指名朗讀課文,說說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部分寫的什么內容。
(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三自然段,寫母親的關愛和孟郊的感受。第二部分是第四、五自然段,寫《游子吟》的由來)
2.學習第一至三自然段。
(1)仔細觀察課題旁邊的插圖,說說圖上的內容。
(大意:桌上,放著針線匾和一盞油燈。一位老媽媽左手拿著衣服,右手拿著針線在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補衣裳)
(2)她是誰?她為什么要縫補衣裳?具體情況怎樣呢?請讀第一自然段后回答。
(她是孟郊的母親。孟郊要出遠門了,她正在忙著為兒子縫補寢裳)
(3)文章怎么寫她“忙”的呢?她是怎么想的呢?
(忙著 深夜 一針針一線線地縫著 不知道兒子什么時候才能回來)
指名讀第一自然段。(板書:夜深 忙 想)
(4)引導觀察課本上的插圖:圖上畫的是什么人?他們在干什么?學生回答后再讀課文,進一步理解母親對兒子的牽掛之情及孟郊的感受。
(板書:清早 送 望 說)
(5)自由地輕輕地讀第三自然段,說說孟郊看到太陽出來之后的什么情景聯想到自己什么。學生回答。
①指名讀太陽出來后孟郊見到的景物。(小草更顯得生機勃勃)
②指名讀孟郊的聯想,出示:孟郊撫摸著身上的衣服,注視著那又細又密的針腳,心里想,母親的慈愛,不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嗎?沐浴著陽光的小草,無論怎樣都報答不了太陽的恩情啊!
③研究反問句的意思。(母親的慈愛,就像這春天里太陽的光輝)
(板書:日出:景 小草 太陽 情 自己 母親)
(6)默讀第一至三自然段,質疑,教者解疑。
3.輕輕吟誦《游子吟》,看看第一至三自然段,說說這首詩的意思。
(1)提示:‘‘意恐”是放心不下或擔心的意思。“誰言”是“誰說’’的意思。“寸草”指小草。“春暉”是春天里太陽的光輝。
(2)大意:兒子就要出遠門了,慈愛的母親雙手飛針走線,忙著為遠走他鄉的兒子做衣服,針腳縫得又細又密,只怕兒子回家太遲。啊,母親,您就像春天的陽光,我就像那小草,做子女的怎能報答得了您的恩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