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上冊寫字
十五、學生習作
一、教學目標
1、通過作品欣賞,了解作者相關的時事背景和藝術成就,激發學生探索中華漢字的興趣。
2、通過作品評析,初步懂得如何欣賞同學的習作,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
3、通過學生作品欣賞,樹立寫字的自信心,提高對習字的興趣。
二、 教學提示
1、欣賞名帖——文征明小楷《詠得落花詩》
文征明,明代書畫家。初名璧,號衡山、衡山居士。在溫潤中含有蒼勁,在整飭中時出老辣,顯示出練達的藝術技巧和情趣。文征明小楷《詠得落花詩》是他35歲時的書風寬展舒和,大得溫和雅遒的豐神,是練習小楷的難得范本。
通過名帖欣賞,充分展示我國書法藝術的魅力,讓學生增長一些書法常識,進一步了解書法,喜歡書法。從而培養學生對書法的興趣,開闊學生的眼界,提高書法鑒賞水平。教學時,我們可以以小故事的形式,以教材介紹的碑帖為基點,圖文并茂地向學生介紹該類書體及其代表作品,盡量讓學生有一個較全面的了解。如封二給我們提供了文征明小楷《詠得落花詩》。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收集其他一些小楷作品供學生欣賞,比較一下文征明小楷《詠得落花詩》與其他小楷的差別。
2、欣賞現代書法家施華鋒的作品。
書法看看是一種味道,寫起來一定會另有一番感受。介紹施華鋒,出示他的硬筆臨寫作品,有條件的可以從作品中截取幾個簡單易寫的字,與原帖對照起來講一些臨寫的方法和一些《詠得落花詩》的特色筆法,讓學生摹一摹施華鋒的硬筆作品。
3、欣賞教材中學生的習作:
(1)讓學生了解教材中兩幅學生習作的基本款式。鼓勵學生在平時的作品書寫中用一用自己喜歡的款式。
(2)讓學生說說喜歡哪一幅習作以及喜歡的理由?兩幅習作都寫得不錯,值得同學學習,尤其是第一幅作品,用筆流暢,結構合理,收放自如,風格統一,采用黑底白字的碑拓表現形式,效果更佳。學生有興趣的可以摹寫。
4、教師還可拿出本班或本校學生的優秀習作,讓學生欣賞。激勵學生向榜樣學習,知道成功并不是遙不可攀的。
三、資料鏈接:文征明
文征明(1470~1559年),初名壁,字征明,后更字征仲,號停云,別號衡山居士,人稱文衡山。長洲(今蘇州)人。“吳門畫派”創始人之一。與唐伯虎、祝枝山、徐禎卿并稱“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門四才子)。與沈周、唐伯虎、仇英合稱“明四家”。54歲時以歲貢生詣吏部試,授翰林院待詔,故稱文待詔。文征明出身書香門第,祖父及父親都是文學家。但文征明幼時并不聰慧。稍長,學文于吳寬,學書于李應禎,學畫于沈周,終于“大器晚成”。
文征明還工行草書,尤擅小楷,篆、隸、正、草無所不能。文征明的小楷造詣最高。主要師法傳為王羲之的《黃庭經》、《樂毅論》以及鐘繇《宣示》,王獻之《十三行》等,又能融入唐人小楷筆法于一爐,形成“溫純精絕”的自家風貌。所書四體千字文,成為后人臨摹的范本。他與祝允明、王寵,同被譽為明代中或書法“三大家”。他的傳世書作有《醉翁事記》、《股王閣序》、《赤壁賦》等。
文征明卒于1559年,是“吳門四才子”中最長壽的一位,墓在吳縣陸墓文陵村。現為江蘇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