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堂的開放性教學淺探——《鄉下孩子》教學談
四、編一編
詩歌的第二小節是寫鄉下孩子在田野里歡快游戲的情景,“捉一只蝴蝶,能編織美麗的故事”,孩子們都曾有過捉蝴蝶的經歷,可讓學生看“蝴蝶”圖并聯系實際說一說蝴蝶的形象怎樣?飛舞的姿態怎樣?捉到了蝴蝶你會編個什么故事?孩子們展開想象的翅膀,編造了一個個動人的故事:有的說,一只漂亮的蝴蝶呆在家里感到很寂寞,就飛出去找朋友,它飛呀飛,來到一座美麗的花園里,只見鮮花盛開,蜜蜂們忙著采花蜜,蝴蝶們翩翩起舞,這只蝴蝶陶醉在這美景中……
五、唱一唱
第二小節的另外一句話是“含一片草葉,能吹出動聽的歌曲”,可讓會用草葉吹歌曲的同學當眾露一手,當表演者吹出了動聽的歌曲時,臺下學生露出了羨慕的表情;也可讓學生唱一唱,學生們紛紛舉手,唱出自己學過的歌曲,其他學生也在表演者的帶動下,異口同聲地唱起了歡樂的歌曲。學生們興趣盎然,課堂氣氛活躍。
六、演一演
孩子們通過“憶一憶”、“讀一讀”、“問一問”、“編一編”、“唱一唱”,理解了句意,感受到了鄉下孩子生活的豐富多彩。有了對課文的這種體會,學生們在朗讀課文的時候就自然而然地把這種幸福的情感表達了出來,有效地提高了學生的朗讀水平。此時,教師可提出更高的要求,既在熟讀成誦的基礎上,背誦全詩,把作者的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教師可創設情境:元旦文藝匯演上,我們學校將舉行一次朗誦會,我們就把這首〈鄉下孩子〉作為參賽內容,先來個選拔賽,并提出了朗誦的要求:不能看書,感情要真實,舉止要大方,可適當加上一些動作。孩子們躍躍欲試,紛紛作準備,上臺表演的時候,孩子們一個個像真的朗誦家一樣,笑臉盈盈,動作自然,學生們在表演中對課文有了更深的感悟。
七、說一說
結合學生回憶的內容,可設計一個遷移性的語言實踐運用,從而在語言實踐中進一步感受詩歌的語言美和節奏美,積累句式,豐富語言。教師可這樣激發學生:“鄉下孩子的多彩生活還遠不止這些,孩子們在回憶孩提生活的時候也都談到了。下面我們來當一回小作家,學著書本上的句子來說一說,好不好?”孩子們雀躍歡呼“好!”接著迫不及待找同桌商量,用什么詞來表達恰當。他們一會兒冥思苦想,一會兒眉開眼笑。一句句優美的詩詞在“小作家”口下產生:如,摘幾根柳條,能編織好看的草帽;采一束野花,能畫出優美的圖畫;采一束野花,裝扮了整齊的房間;割一籃青草,樂壞了可愛的小白兔;拿一個救生圈,能在清清的小河里游泳;劃一只小船,接回了辛勤勞動的爸爸……
八、寫一寫
說是寫的前提、基礎,寫是說的最后歸宿。教師可這樣激發學生:作家光說可不行,你們有沒有看到哪一位作家把自己寫的一篇篇文章讀給一個個讀者聽的?(孩子們都說沒有)他們都把文章寫成作品發表,讓每一個讀者都能看到。下面我們就把剛才說的寫下來,好不好?這樣,還鍛煉了學生寫的能力。
【請搜索課題關鍵字查找本課更多資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www.jcsycorp.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