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的“書”教學設計
這時,山坡上的篦子草又喊住了燕子:“我可以報名當土壤化驗員。”
小燕子有點兒弄不懂,篦子草說:“我們喜歡長在鈣質土壤中。”“噢,原來是這樣。”小燕子話音剛落,那邊的藍玫瑰又說話了:“我也能做情報員,我的腳下就有銅礦哩!”
“花朵能報礦?”小燕子掏出小本子記下,“還有什么花有這種本領?”藍玫瑰花說:“七瓣蓮能報錫礦,蝴蝶花能報鋅礦。”
忙了一天的小燕子高興極了。這一天,她增加了多少知識呀!
課下,我們可以繼續(xù)查找大自然中的語言,只要我們用心去觀察,用眼睛去發(fā)現,像川川一樣多問一個為什么,學好眼前的這些書,相信我們也一定可以實現我們的理想。
板書設計: 最大的“書”
巖石
字 畫
大自然的語言
教后反思
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識寶庫,《最大的“書”》這篇課文以人物對話的方式,講述巖石就是一本耐人尋味的書。那上面有雨點留下的腳印,有波浪奔騰的足跡,有豐富的礦藏,還有由樹葉、貝殼、小魚組成的圖畫------
在教學本篇課文時,我把朗讀的重點放在人物的對話上。通過朗讀來理解課文,重點指導學生朗讀“巖石就是書啊!你看,這巖石一層一層的,不就像一冊厚厚的書嗎?”、“有。你來看,這是雨點留下的腳印,叫雨痕;這是波浪的足跡,叫波痕;還有這些閃光的、透明的,是礦物。它們都是字呀!”和“有。你看,這兒有樹葉,有貝殼,那兒還有一條小魚哩!”三句話。通過不同形式的朗讀,讓學生自己悟出句子的含義。
整堂課下來,感覺自身存在很多的不足和遺憾,同時在聽取其他同事的課后也學到了很多。
自我反思:
1、自身調節(jié)課堂的能力不足,課前沒有充分的備好學生,當學生回答問題后,教師的評價單一、無力。
2、整堂課學生的讀書熱情沒有被調動起來,讀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有些乏味。
3、在課堂上教師的語速過快,源于教師本身的情緒沒有調節(jié)好。
4、最后的閱讀補充處理的不是很得當,可以讓學生交流聽后的收獲。
收獲:
1、蔡老師的課堂清晰、明了,實效性很強。
2、蔡老師在理解“刨根問底”這個詞語時,請孩子們用自己的話說說川川是怎樣的孩子,同學們用了“勤學好問”、“打破沙鍋問到底”等詞語,用換詞的方式很好的理解了詞語的意思。
3、最后,老師提供的網址為有興趣的同學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