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擔》第二課時說課稿
輕聲讀后面的課文。聯系上文勸說內容繼續。
(3)戰士們勸說不成之后,是怎么做的?(板書:戰士藏扁擔)為什么要這么做?(板書:尊敬熱愛)朱德又是怎么做的呢?(板書:朱德做扁擔)為什么這么做?(板書:同甘共苦)
這個自然段的重點是讓學生體會朱德與戰士同甘共苦、以身作則的精神。學生主動學習比被動的學習更有效。通過讓學生了解雙方的行為意圖,從每個角色角度來思考問題的形式,讓學生在自然而然中體會到戰士對朱德的敬愛,以及朱德同志的精神,這樣有了換位思考的答案,比教師填鴨式的說教要好多了。
4、引讀:大家見了,——
(1)大家心里怎么想?
口頭填空:大家見了,心里想:()。從此,更加敬愛朱德同志了。
通過填空,加深剛才體會的精神。
(2)是啊,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精神,極大地鼓舞了大家,當時井岡山流傳著這么一首歌謠:(投影出示)(齊拍手念)
朱德挑谷上坳,
糧食絕對可靠。
大家齊心協力,
粉碎敵人圍剿。
三、拓展延伸
選一題:1、講一個朱德的故事。
2、講一個革命領袖或革命英雄的故事。
這樣的課后練習的設計可以使學生以這堂課的學習為起點,積累更多的知識。這也是語文教學要達到的目的。
說板書
13、朱德的扁擔
戰士藏扁擔尊敬熱愛
朱德做扁擔同甘共苦
本教學板書是為了落實教學難點所服務的。本文的第三自然段中通過“扁擔”來達到情感的升華,突破這個難點就能夠體會朱德同志與戰士們同甘共苦的高貴精神品質,以及戰士們對朱德的尊敬熱愛之情。
說特色
1、設身處地,主動思考。
首先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主動思維,激發學生的情感,從自己的身邊去發現,去對比,加強對當時革命狀況的了解,從而引發對革命事業崇敬之情。
其次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創設這樣一個情境,把學生置身于故事所在的背景中,使得學生把自己當作是故事中的一員來參與,參與其中的艱辛,參與其中的心理過程,這樣不但有助于教學的開展,而且也可以讓學生能夠更加的感同身受,激發學生對革命領導人的尊敬與熱愛。
2、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在解決教學難點的過程中,始終從重點內容入手,一開始從課文中的遣詞中明白了挑糧的艱難,需要的是年輕力壯的戰士才能勝任。朱德年紀大了,工作繁忙可是依然堅持要去。另一個重點就是“扁擔”,始終抓住“扁擔”,從戰士的“藏”,到朱德的“做”,并且刻上“朱德記”三個字,層層遞進,把難點一步步的剝離,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