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小鴨教學案例
一,理念闡述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決定了它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的重要地位." 通過學習語文讓學生形成勇于探究,勇于創新,勇于實踐的科學精神.反觀傳統的課堂教學,教學內容教條化,教學目標單一化,教學形式靜態化.課題中學生圍著教師轉,學生做什么,說什么均由教學來規定,不得有半點出格的地方.這已越來越不能適應新課標的要求.因此,以知識教學為載體,以學生發展為本,通過創設一個民主和諧,生動活潑且有利于學生健康發展的教學環境,讓學生的語文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全面發展.
我們在教學活動中應采取以下策略
1,讓學生擁有學習的主動權
新課程中重要的一條就是要求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這種主體性上不可代替的自主行為,必須有學生親自參與,直接體驗.陶行知先生在幾十年前就提出:解放孩子的頭腦,讓他們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讓他們能看;解放孩子的雙手,讓他們能做;解放他們的時間,讓他們能學自己想學的東西.
2,讓學生擁有語言實踐的積極性
一個人的語文能力如何,可以通過聽,說,讀,寫綜合地表現出來,而思想認識,知識水準,審美傾向,人品情操,應變能力都可以在語言交際過程中表現過來.因此語文課要把重點放在提高每個學生的語文能力上,要調動學生語言實踐的積極性,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在實踐中提高,在大量的聽,說,讀,寫訓練中得到鍛煉, 主動的進行意義建構,形成能力.
3,讓學生擁有學中有疑的創造欲
語文教學要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有疑學習,求異學習,因為有疑是探究學習的開始,是創造思維的第一步,而求異更是創造性思維的核心.引導學生在理解中不人云亦云,有自己的感受,有獨立的見解;在表達中不說套話,假話,空話,有自己的觀察,有自己的想象,還有自己的語言.
二,案例描述
《丑小鴨》是根據19世紀丹麥著名董話作家安徒生的同名童話改編的, 從課文類型看,它是安排在"看圖學文"后的長"課文".課文按事情發展的順序編繪了四幅圖畫,分別與課文的二,三,五,七自然段內容相對應,使"丑小鴨" 得名,離家出走,羨慕天鵝,忽然發現自己并不丑而且十分漂亮等原因形象直觀化,既彌補了文字抽象的缺點,能起到激qing引趣的作用.從課文特點看,它是一篇童話.在教學中力求體現:
1,情景創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2,過小組合作促進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發展和團結協作的精神.
3,注重指導感情朗讀,有利于學生多文中情感的體驗.
4,培養語言實踐的積極性,通過擴展延伸對故事中的角色說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教學實錄:
一,復習,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認識丑小鴨,在上一節課我們了解了丑小鴨的模樣.哪位同學愿意來說說!
生: 他很丑,毛灰灰的,嘴巴 大大的,身子 瘦瘦的.
師:這節課,你最想知道些什么
生: 丑小鴨遇到了那些遭遇
生:后來怎么樣了
生: 它變成白天鵝后為什么那么高興
[評析:從"學生復習上節課所學的知識"這個情境入手,以學生回憶形式出現,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
二,學習2-4自然段,體會可憐,不幸,頑強
師:哪位同學愿意來讀讀第2,3,4自然段(選一段自己喜歡的讀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