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鄉歌教學案例
教材分析:
(一)、本課是一首詩歌,歌詠了水鄉的秀麗風光和幸福美好的生活,抒發了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全詩共三小節,分別寫了水多、船多、歌多。每一節的開頭都采用問答的形式,回環復沓,瑯瑯上口。詩人以活潑清晰的語言,抓住綠水清波、白帆如云的特點,勾勒出一幅幅流動的水鄉風光圖。篇末點睛之筆使人如聞勞動者的愉快歌聲,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幸福。詩歌每小節字數相等,句句押韻,富有鮮明的節奏感與和諧的韻律美,是一篇訓練朗讀的好材料。
(二)、低年級課文教學的主要任務是指導識字、寫字和進行朗讀、背誦訓練,教學中應以讀為主,以讀代講,指導學生感悟課文意境,重點抓好識字、寫字教學。根據《課標》要求和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特點,制定了相應的學習目標和教學重、難點。本次教學活動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采用“悟讀組會式”的方法組織教學。在教學活動中,通過教師的組織引導、幫助使學生們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合作、交流,完成本課學習的目標。《語文課程標準》把“喜歡閱讀”放在( 1-2 年級)閱讀教學階段目標的第一條。要讓學生能“朗讀課文并感受閱讀的興趣”,要采取多種手段讓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讀書,主動地讀書,進而視讀書為一種樂趣,一種享受,讓學生通過讀書實踐“向往美好的情境”,“感受語言的特點”和“閱讀的樂趣”。
學情分析:
本班學生經過一年的語文學習,已具備了一定的自學生字的能力,能借助拼音自己朗讀課文,能有一定的自我評價和互相評價的能力。學生喜愛上語文課,樂于踴躍表現自我,展示朗讀能力。在學習本文之前學生學過接觸過幾篇描寫水鄉的相關課文,對水鄉有關知識了解較多,形成感知。作為城市學生對水鄉風景人情缺乏感性認識,缺少生活體驗,閱讀教學中借助圖片和視頻幫助學生增加此類情感體驗。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想象思維,為拓展中仿寫做鋪墊,本學期關注培養學生仿寫詩,孩子們先后仿寫出《雨在哪里》、《不睡覺》、《秋天是什么顏色》、《蝴蝶和鮮花》等等,長期的繪本閱讀訓練讓學生具備一定仿寫水平。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背誦課文。2、工整、美觀的書寫“裝、飄、湖、籮”4個生字。3、通過朗讀和想象體會詩句所描繪的水鄉美景,感受水鄉秀麗的風光,體會水鄉人民的勤勞和幸福生活,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
教學重、難點:
1、識字教學。 2、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3、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引起學生共鳴,感受到水鄉人民的美好生活,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家鄉、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
了解水鄉豐富的資源,體會水鄉人民歌唱的心情和歌唱的內容。
教學方法: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借助多媒體課件的幫助幫助學生游覽水鄉,在身臨其境的學習氛圍中寓教于玩,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生字;通過學生自讀自評、師生比賽讀、以唱促讀等多種形式的讀,感悟課文內容;最后的遷移運用更使學生的語文能力得到鍛煉,主要方法有講授法、討論法、發現法。
教學課時:第二課時
教學準備:課件、教學課件、學生習字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