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我是蘋果
2.讀了這首詩,你懂得了什么; 板書:給予是一種美德
3.一語動人心
生命的意義在于付出,在于給予,而不是在于接受,也不是在于爭取。------------------巴金
一個人的價值,應當看他貢獻了什么,而不應當看他取得了什么。──愛因斯坦
教學效果的反饋 學習本課時,我給予學生一定的時間閱讀課文第四節,然后讓學生提問。由于先前讓學生讀文時間較充分因此孩子提出了一個個問題,如:為什么是大地和太陽共同的女兒?為什么是葉子和花兒合唱的歌?為什么是凝固的汗水和結晶的露珠?……我沒有馬上去回答學生所提的問題,而是因勢利導,讓孩子小組討論,看看你自己能解決哪個問題?等學生們討論完畢后,我進行了交流。師:為什么感謝太陽?生:因為太陽給了我們溫暖。生:太陽給了我充足的陽光。生:應該感謝大地,大地讓我安了家。生:大地給了我水份,讓我快樂地成長。生:應該感謝葉子和花兒。師:說說你的理由。生:葉子把養份輸送給我。生:葉子還隨著風兒唱歌給我聽,天天陪著我,沒有花兒就沒有我。師:難怪說你是葉子和花兒合唱的歌啊!生:沒有農民伯伯辛勤的勞動,就沒有我現在這樣紅艷艷的果實。生:果農伯伯天天起早摸黑,精心照顧我,我才長得那么好。師:是啊!蘋果們,是大地給了我們生長的地方,是太陽給了我們足夠的溫暖,有了葉子和花朵的共同努力,才有了我們如月亮、星星、珍珠和貝殼般美好、可愛的小小身軀,我們的身上凝聚著農民伯伯辛勤的汗滴,是他們用勞動創造了我們,是他們用汗水澆灌了我們,我們要用自己小小的身軀給大家帶來更多的希望和快樂!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解決了自己提出的問題,他們內心是非常高興,成功的喜悅溢于言表。下課后,有孩子還特地跑來對我說,老師,剛才你讓我們自己提問,自己解決問題,當我能自己回答同學提出的問題時,我覺得很快樂,有種優越感,成就感。
聽了孩子的一番話,我知道了在平時的教學中,不應追求面面俱到,而應把更多的“?”留給學生。每篇課文學完,都要進行“質疑”,初衷在于“逼迫”學生認真聽講,鉆研課文,積極思維。質疑課上,學生提問,學生討論、回答。教師只起一個引導作用。總之,鼓勵學生質疑問難,把學生引入問題的天地,就打開了學生思維的閘門,學生各抒己見,聽,說,讀,思的能力提高了,就覺得學習語文更有趣了。